(二)案例库与拓展阅读补充
1. 丰富案例库资源:建立一个丰富多样的案例库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途径。教材可补充更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研究案例,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以及不同研究主题,如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改革等。每个案例应包括详细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选择与实施过程、研究结果与讨论等内容,并提供相应的点评和分析,指出案例中研究方法应用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可借鉴之处。例如,增加一个关于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混合研究案例,展示如何通过质性访谈深入了解企业和学校在合作中的需求与挑战,再运用量化调查分析合作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研究范例。
2. 拓展阅读材料推荐: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教材应推荐一系列拓展阅读材料。除了经典的教育研究方法着作,如《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阿特金森等)等,还应推荐一些反映教育研究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的学术论文集、研究报告等。例如,推荐《中国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等国内权威教育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以及国际知名教育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相关报告。同时,介绍一些教育研究方法的在线学习资源,如Coursera上的“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课程、edX上的“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课程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三)学习指导与实践活动设计
1. 学习指导与常见问题解答:在教材中增加学习指导部分,为学生提供学习规划和方法建议。例如,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建议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如研究方法的原理,可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对比分析等方式加深理解;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部分,如研究方法的应用,可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案例模仿等方式提高技能。同时,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例如,在进行问卷调查设计时,学生可能遇到问题表述不清、选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教材可针对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 实践活动设计与评估: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每章结束后,设置小型实践任务,如根据给定的教育问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运用所学研究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项目,如开展一项关于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综合运用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为每个实践活动提供详细的评估标准,从研究方案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分析方法的恰当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研究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通过以上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本科生教材内容的补充,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面、深入且实用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未来在教育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本科生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与教育实践的紧密联系
在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变革的当下,本科生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这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为学生理解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而且教育实践的需求与反馈也推动着课程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一)提供科学研究方法,助力教育问题解决
1. 精准剖析教育现象:课程中所教授的质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使学生能够深入教育实践场景,获取丰富且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以访谈法为例,研究者可以通过与一线教师、学生及教育管理人员进行深度对话,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学习体验以及学校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困惑与期望。比如,在探究某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时,通过与教师访谈,可了解到该模式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方面的具体操作及遇到的困难;与学生交流,则能知晓他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学习收获及存在的障碍。这种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精准剖析教育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避免仅从表面现象进行判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