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平身。”皇帝李景炎道,随即目光转向镇北侯和成安侯,眼神中同样充满了赞赏:“两位爱卿也功不可没。王爱卿加封太子少保,冷爱卿加封太子少师,各赐黄金万两,绸缎千匹,良田百亩!”
“臣等谢陛下隆恩。”
两位侯爷连忙跪地谢恩,心中满是激动与喜悦。太子少保和太子少师虽为虚职,但地位尊崇,向来只有皇帝最信任的重臣才能担任。这份荣耀,不仅是对他们功绩的肯定,更是皇帝对他们的无比信任。
皇帝李景炎重新回到龙椅上,环视满朝文武,眼神变得锐利而又坚定:“此次平叛,展现了我大燕军威。但北方草原各部,南楚、西蜀等国虎视眈眈,望诸位臣工尽心竭力,不可懈怠,护我大燕!”
王离敏锐地注意到,皇帝说到南楚、西蜀时,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他心中了然——陛下恐怕已在谋划对这南楚用兵了。
“三日后,朕将在正阳门举行大阅兵,犒赏三军。“皇帝李景炎最后宣布:“届时,全城百姓皆可观看,让天下人都看看我大燕雄师的风采!”
“陛下圣明。”
满朝文武齐声应诺,声音响彻云霄,仿佛在向天地宣告大燕的决心与力量。
——————
夜幕降临,皇城内却灯火通明。
福延殿前的广场上,数百盏宫灯高高挂起,将整个皇宫映照得如同白昼。宫女太监们穿梭其间,手捧金盘玉盏,步履轻盈而有序。
偏殿王离站在铜镜前,任由侍从为他整理新赐的侯爵朝服。深紫色的锦袍上,金线绣成的猛虎栩栩如生,腰间玉带上镶嵌的宝石在灯光下闪烁着内敛的光华。
“侯爷,时辰到了。“站在门的太监外轻声提醒。
王离深吸一口气,大步走出房门。门外,镇北侯冷继业和成安侯王城远已等候多时。三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默契地并肩向走去。
成安侯王城远走近,儒雅面容上带着浅笑:“南楚、西蜀、草原的使节都已入宫,据说连南海诸岛都派了使者前来祝贺。这场庆功宴,倒是比平时还要热闹几分。”
“陛下驾到——”太监小福子尖细的宣喝声响起,声音在宫殿间回荡,惊起一片栖息在檐角的飞鸟。三人立即整肃衣冠,随着满朝文武一同跪迎。
皇帝李景炎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缓步而来。
朝会上被冠冕遮住的面容此刻清晰可见——剑眉星目,鼻若悬胆,唇薄如刃,虽年仅十四,却已透着不怒自威的帝王气度。那双眼睛深邃如幽潭,仿佛能看穿所有人的心思。
“众卿平身。”皇帝李景炎面容温和,抬手示意,声音清朗:“今夜庆功宴,诸位爱卿不必拘礼,尽情畅饮便是。”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
“谢陛下!”众臣齐声应道,声音整齐划一,却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有些空洞。
宴席设在殿内,数百张紫檀木案几呈扇形排开,正中央是皇帝的龙案,左右两侧分别是王公大臣和各国使节的席位。王离作为新晋武廷侯,位置仅次于几位亲王,与镇北侯、成安侯同列。案几上摆放着精美的菜肴,珍馐美馔香气四溢。
丝竹声起,数十名身着彩衣的舞姬翩然而至,在广场中央翩翩起舞。她们身姿轻盈,舞步婀娜,彩带翻飞间,仿佛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宫女们手捧金壶玉盏,为宾客斟上琼浆玉液。一时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
“武廷侯,朕敬你一杯。”皇帝李景炎突然举杯,目光直指王离。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满座皆惊,天子主动敬酒,这是何等殊荣!
王离急忙起身,双手捧杯高举过顶,声音略显颤抖:“臣不敢当!应是臣敬陛下才是!”
“爱卿平定叛乱,保我大燕江山稳固,这一杯,朕必须敬你。”皇帝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王离只觉手中酒杯重若千钧。他深吸一口气,仰头一饮而尽,酒水辛辣,灼烧着喉咙:“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皇帝李景炎大笑,转身回到龙案前,袍角带起一阵风,吹得案上的烛火摇曳不定:“诸位爱卿,今夜不醉不归!”
宴席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大臣们纷纷向王离敬酒,言语间满是恭维与羡慕。王离一一应对,既不显得傲慢,也不过分谦卑,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但他的眼神始终警惕,留意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
酒过三巡,各国使节开始上前祝贺。
便听到殿外传来一阵骚动。一队身着异域服饰的使节在礼部官员引领下步入大殿。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草原汉子,浓密的胡须几乎遮住了半张脸,腰间佩戴的弯刀上镶嵌着硕大的红宝石,在灯光下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克烈部使者巴特尔,恭贺大燕皇帝陛下平定叛乱!”草原汉子右手抚胸,行了一个草原礼,声音洪亮如钟。
皇帝李景炎微微颔首,眼神中带着审视:“使者远道而来,赐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