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来到熔炼区,看了一眼温控系统,直接拆开控制盒,更换了两个电阻,"这样就能补偿温度偏差了。"
对于电路板切割机的故障,他甚至只看了一眼控制面板就断言,"供电电压不稳定,加装一个稳压器就好。"
最后,关于厂区周围的可疑记号,许志远胸有成竹地说,"那些不是北极熊的手法,而是本地黑帮的地盘标记。阿南,去找大眼福,给他五万块,让他的人最近多在我们厂区转转,做做样子。"
短短半小时,所有困扰众人多日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看着许志远从容不迫的身影,所有人都露出了敬佩的神色。
"这不是什么难事,"许志远环视众人,语气铿锵有力,"因为我们在做的,是历史必然会实现的事情。我们只是加快了历史的进程,让龙国提前二十年拥有这双眼睛!"
"这不是造一颗卫星,是在为民族铸一双太空之眼!为了这双眼睛,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工厂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每个人的眼中都燃起了坚定的火焰。士气如虹,困难再多,也不过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罢了!
……
秋风渐凉,新界的山区已经开始泛起一层薄薄的晨雾。
改造后的纺织厂——现在被代号为"青龙之巢"的秘密基地,表面上依然破败不堪,但内里却已焕然一新。中央车间被改造成了洁净室,空气过滤系统全天运转,确保粉尘含量不超过标准;东区安装了恒温恒湿系统,用于精密电子元件的组装;西区则布置了多台高精度光学设备,负责卫星"眼睛"的核心部件生产。
这个星期,许志远几乎没合过眼。作为整个工厂唯一全面掌握"天眼"技术的人,他必须亲自监督每一道关键工序,确保万无一失。
"阵列光学系统最关键的部分在于镜面的精确对准,"许志远站在洁净室中央,身着白色防尘服,对着十几位技术骨干讲解道,"误差超过0.001毫米,成像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许生,这...这精度也太高了吧?"一位年轻技师忍不住问道,声音中透着不安,"连漂亮国的设备都未必能做到啊!"
许志远微微一笑,从口袋中取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小装置。"这是我设计的光学校准辅助工具,利用干涉原理,可以将调整精度提高十倍。"
众人惊叹不已,纷纷凑上前来研究这个神奇的小装置。
"还有分布式计算系统,"许志远继续讲解,"由于体积和重量限制,我们不能使用传统的大型计算机,而是要采用多个小型处理单元并联的方式。"
"但这样一来,系统协调就成了大问题,"电子工程师老李担忧地说。
许志远点点头,"所以我特别设计了一套异步通信协议,即使在宇宙辐射干扰下,也能保证系统的协同工作。"
他从图纸堆中抽出一份设计,展开在工作台上,"这部分是系统的'大脑',负责协调各个处理单元的工作。看似复杂,但我已经将电路设计简化到七十年代的工艺水平可以实现。"
"冗余电子系统也是关键,"许志远指着另一张图纸,"卫星在太空中要面对强烈的辐射环境,常规电子元件很快就会失效。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三重冗余设计,一旦某个单元出现错误,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备份单元。"
整整一周,许志远几乎不眠不休,亲自指导每一个核心系统的组装。有时深夜两三点,工人们已经筋疲力尽睡去,却依然能看到许志远独自站在某台设备前,反复调试,寻找最佳参数。
"许生,您这样不行啊,身体会垮的!"阿南担忧地劝道,看着许志远眼中的血丝越来越多。
许志远摇摇头,眼神坚定,"没事,我这具身体比你们想象的要强健得多。再说了,设备调试最关键的阶段,我必须亲自把关。"
然而,就在项目进展顺利之际,香江的地下情报圈却暗流涌动。
"许生,有消息了,"山鸡匆匆赶来,面色凝重,"北极熊和漂亮国的情报人员最近活动频繁,他们似乎对我们的'声呐项目'起了更大的疑心。"
"哦?"许志远放下手中的工具,露出一丝诡秘的微笑,"看来我们的'红鲤游弋'计划效果不错啊!"
原来,为了掩护"天眼"的核心部件制造,许志远特意在青龙工业厂本部大张旗鼓地推进一个名为"超级声呐"的项目,不断购入各种声学设备和水下通讯器材,故意吸引外国情报机构的注意力。
"北极熊的人昨天甚至试图收买我们的一名工程师,"山鸡继续汇报,"不过那小子早就被我们打了预防针,他按计划透露了一些我们希望对方知道的'机密'。"
许志远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让他们继续咬着这条假鱼不放。对了,真正的核心部件什么时候能完工?"
"按照目前进度,最后一批关键零件将在三天后完成,"阿南回答,"然后就可以秘密运往内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