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出手,略带笑意。
“君,可愿助我?”
缭呆呆的抬头望向嬴政,他突然呼吸一滞,头脑一片空白。
宫外,夕阳将整片天空染成了红色,些许微光,透过门窗照耀进来。
“我——”
缭从秦王政的回答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镇静下来,他非常疑惑,秦王政为何会如此相信自己?
这可是一统六合啊,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他从未表现过能力,说实话,自己都没有信心能做好。
可秦王政偏偏就这样相信自己......
既然如此,那自己又有什么害怕的呢?
难得有一国之君这样看中自己!
如果他再拒绝的话,就有点不识好歹了。
念及至此,缭恭敬拜道:“臣,必定竭尽全力。”
“好!”嬴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欢迎加入秦国,欢迎见证历史!”
“寡人命你为秦国国尉!”
国尉,在秦惠王之前,是秦国最高级官员,官位比相邦低一级。
不过,发展到秦王政时期,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属于是秦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西汉以后,将国尉改名为太尉。
嬴政之所以将官职如此划分,他想削弱相邦的职权。
吕不韦在过去,曾多次往军营之中安插了大量他的门客,差点就让他彻底掌控大权,让嬴政有了危机感。
身为君主,如果没有将大权牢牢地掌控在手中,他是失败的。
相邦的权力太大了,必须削弱!
官员职权划分,刻不容缓。
于是,嬴政想了一夜,他制定下最新的官制。
在夏朝初立的三公九卿基础下,总结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僚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政府机构制度。
被后世沿用了八百多年。
也许有人说,三公九卿不是秦朝统一之后才有的吗?
那是终极版本,现在是1.0版本,路是要一点一点走出来的。
因为在此之前,秦国没有选择沿用周法,根本没有设立三公官,而是置左右丞相。
......
【北方大草原——】
依照计划,匈奴在签订屈辱的《蓟城条约》后,开始屯兵,准备一举吞并月氏。
宋坤回来的时候,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大概集结了三十五万人的大军。
匈奴人很团结,几乎在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子,全都来参军。
除此之外,还有2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女子,她们也积极响应。
哪怕女子上战场拼杀不如男,但是她们可以负责后勤工作啊。
女子参军的事迹,并非个例,在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也有记录。
《商君书》记载:“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
最初的三军,指的就是这个。
而女子兵的工作,则是负责“盛食负垒”,简单来说,就是煮饭,还有挖战壕,筑造防御壁垒。
而匈奴女子,她们主内的同时,也要主外,比如说打猎什么的。
因此,肉搏也许比不过男子,但是她们还可以充当远程弓箭手啊。
公元前240年(始皇帝七年)——
匈奴大军集结在月氏边境上,宋坤再次发表演讲。
“纳卡们,今天,是个屈辱的日子!”
“为什么?中原的燕国,五十万兵卒跨越长城,入侵草原!”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
底下战士们有的无言沉默,有的义愤填膺。
“没错,他们想抢走我们的家园!”
“可是,燕军的人口比我们族人还多,这一仗,怎么打?”
“打不过啊!归根结底,还是我无能。”宋坤痛心疾首的锤了锤胸口。
“单于别这么说。”底下战士们纷纷安慰道。
宋坤伸出手,打断了他们的话。
“曾经,匈奴部落只有十三人,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
“每天都在担心着,会不会有零散部落的牧民过来抢夺我们的牛羊,会不会有中型部落的牧民强占我们的牧地,会不会有东胡部落的战士,屠戮我们的生命?”
“后来,匈奴部落多了三万名家人,五万名家人,十万名家人,二十万,四十万,六十万......”
“从一个十三人的零散部落,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我们不再卑微弱小,我们是坚不可摧的集体,我们是战无不胜的草原猛士。”
“我们在北方草原无往不利,我们勇猛的战士们,为匈奴夺得了草原霸主的称号!”
“然而,现实给了我一个耳光。”
“为什么燕军会入侵草原?”
“因为他们害怕我们崛起!害怕我们终有一天,会挥师南下,会攻占他们的土地,会用行动告诉世人,草原并非失落之地。”
“或许在很多人的心里,草原是失败者的流放地,比如说隔壁的月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