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装备有何改进的地方,只有武将知晓。
武将也不会闲着没事干,到处吹牛逼,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
比如说李牧,他就不会到处吹嘘,哎呀我家孙儿干嘛干嘛的,有多大成就。
他明白,一旦泄露风声,很有可能会让李荷华陷入险境。
......
李牧重重的拍了拍孙子的肩膀,笑道:“阿荷,大父以你为荣!”
李荷华激动的点点头:“谢大父理解!”
“孙儿想着,再干几年,就回家给你养老。”
在大秦军工里做研发,俸禄可是天文数字,最高贡献者可比丞相李斯的年俸还要高出三倍!
因为是直接从武器出口贸易额中抽取出来,奖励这帮科研人员的。
秦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年俸为4200石粮食;
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和太仆)的年俸为2160石粮食;
最高等级爵位彻侯在职或退休的年俸为1800石粮食;
钧都府的监察御史的年俸为1800石粮食;
各郡太守(不分大小)的年俸是1440石粮食;
......
4200石粮食,相当于现代的斤,如果换算成为现代的三元一斤,即李斯的年薪为151.2万元。
不过,那么多粮食肯定是吃不完的,就按同等价值的物品或秦半两发放。
看得出来,嬴政对于科研这方面的扶持力度,非常之大!
众所周知,贩卖军火可是一笔暴利生意。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朝廷能从中获取到的利益,远比投入要夸张得多。
虽然天天开玩笑,说什么“九族警告”,实际上很多工匠都是为了丰厚的利禄,心甘情愿去奋斗的。
李荷华觉得自己,赚够了,他对钱不感兴趣。
没曾想,李牧却制止了他这个想法。
“阿荷,大父不希望你离开。”
“为何?”
“你留在那里,比留在我这个老头子的身边,更有价值!”
“可是大父......”
“没什么可是的,你听我的话就是,哪怕有朝一日我去世了,你也不要浪费时间替我守孝。”
“???”
李荷华噎住,见大父如此坚决,他只好无奈点头应允。
......
+++++++++
有时候,屎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就在李牧说出那句话的半个月之后,他就喟然长逝了。
李荷华突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心中所想,是应该庆幸,还是悲伤?
庆幸的是,他能送大父最后一程。
不幸的是,这么多年才见一面,就要分离了,而且是永远的分开。
听闻李牧去世,嬴政派人前去哀悼,送上奠礼。
李荷华紧紧地抓住一卷玄色绢布,跪在中堂嚎啕大哭。
绢布中,是陛下为了奖赏他过去的功绩,所封赐的十四级右更爵位。
本来,他是打算,再努力一下,等晋升为十六级大上造爵位的时候,再回家告诉大父这则好消息。
结果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他还没来得及说呢,李牧就在夜里,偷偷的闭了气。
这......成为了李荷华一辈子的遗憾。
他将绢布放在火盆中,火苗点燃了绢布的一角。
既然不能当面去说,那就烧给大父看看吧。
当然,这种烧毁始皇帝的任职文书行为,被视为对始皇帝不敬,一旦被人知道,可是杀头的罪。
可是李荷华顾不上那么多了,反正每次进爵,他都能收到一卷新的任职文书,而且不需要核实或者收回过去的。
类似这种任职文书,他有十几卷。
李荷华将绢布烧得干干净净,撑起身子站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感觉有人搀扶,环顾四周,却空无一人。
他猛然抬起头,望向摆放在中堂的豪华棺椁。
一刹那,他热泪盈眶,哭得不能自已。
“呜呜呜,大父,是你吗?”
“你看到了孙儿的成就了吗?”
“我是你的骄傲吗?”
......
父翁李鲜走过来,轻轻的拍了拍李荷华的肩膀。
“你大父说,你的工作要紧,可以不必守孝了。”
“嗯,我知道!”李荷华用衣袖擦了擦眼角泪痕。
李鲜重重的叹了口气:“好好干,不要让大父失望!”
纵然他再不舍,父翁之命,不敢不从。
他很不希望儿子再回去那个鬼地方,有什么好的?不就是俸禄高吗?
问题是,我们嬴姓李氏,根本不缺钱呀。
李鲜是真的不希望儿子再去受苦,安安心心的在府内,当一个逍遥公子,不好吗?
尽管嬴姓李氏新一代人才凋零,恐怕再过三代人,就会泯然众人矣。
但是,那又如何?又不是自己要考虑的问题。
“嗯!”李荷华却眼神坚定的回答,这幅姿态,倒是让李鲜愣住。
“阿翁,待到大父下葬之后,我就回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