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对等分,这种诱惑你干不干?
虽然入伍需要个人自备武器装备,但是依旧有很多人报名参与,他们将入伍视作一个荣耀。
而如今,勍朝已经将塞琉古北部至马其顿的所有区域全部攻占并统一。
一旦输给了罗马,那这么大片土地,绝对会失守。
对于罗马共和国而言,面对一大片远比现有领土还要广袤的区域,他们肯定心动不已。
就指望着打败勍军,然后往东边扩大。
因此,征兵的理由合乎情理。
至于为何只征兵至百万,那是因为顶级贵族没有下场,那群人惜命得很。
而大部分想要入伍,但苦于财产不足的贫民,他们却被拒之门外。
所以,罗马共和国目前为止,最多只能征兵从七十万至百万人。
一旦勍军把他们逼急了,说不定会放弃现有的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将那批不符合入伍条件的贫民也吸收进来。
勍军客场作战,具备了先天兵源不足的劣势。
因此,独孤华打算放缓进攻速度,减少攻城次数,现在他跑到帕加马区域,操练由当地土着组成的二十万大军。
等到时机成熟后,再一击毙命!
对于罗马共和国而言,勍军也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他们同样不能犯错误。
蒙恬,早就退居幕后了,如今的勍军,是由独孤华和独孤夏两兄弟为主帅。
他最多就是在看不下去的情况下,才会开口指证。
不过,这两个小表弟的表现,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别说犯错了,一切决策都是那么完美。
......
另一边,位于西亚的秦军,同样不着急发动与托勒密的战争。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要平定塞琉古地区的民间叛乱。
秦朝中西亚地区有叛乱,托勒密王朝那边同样发生了叛乱。
前面说到,托勒密四世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几乎不谙政事。
他即位后不久,就出尔反尔的将逃亡到境内的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给逮捕了。
说起来也是戏剧性,斯巴达国王本来在塞拉西亚地区,与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组建的联军中,惨败而归。
然后他就跑,带着残余兵力赶紧跑,南下一直跑,结果又碰到了刚打败塞琉古王国的秦军。
秦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一个喷嚏就将斯巴达仅剩的兵力给消灭殆尽。
这下坏了,斯巴达国王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没有办法,他只能继续跑路,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三世非常热情的接纳了他。
为什么说是出尔反尔呢?因为托勒密三世曾经许诺过,一定会庇佑他,并且支持斯巴达恢复过去的辉煌。
至于为何托勒密三世会如此掏心掏肺呢?那就不得而知了,肯定是斯巴达国王承诺付出什么代价。
可是,当托勒密三世死后,他的儿子托勒密四世登基,却亲手撕毁了两国友好军事联盟的协议。
斯巴达国王心里那个气愤啊,我都出卖了灵魂,结果你们现在居然还不放过我?
于是,他想方设法的越狱成功,在亚历山大(城邑名)发动了一次暴乱。
不出意外的话,斯巴达国王的暴动,失败了,只能饮恨西北,自绝身亡。
而这次暴动,对于托勒密王朝而言,影响非常巨大。
其中就牵扯到王朝内部一名出色的指挥官,他也叛变了。
真不知道,谋反这个不良风气是不是会传染。
即便内忧外患,托勒密四世依旧沉迷于酒色之中,他不管不顾,导致首席大臣索西比乌斯在朝中的权力和声望,日渐膨胀。
纵观中外古今,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落,与昏君、摄政有很大关系。
托勒密王朝的覆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
+++++++++++++
白辛云和王贲,被李信安排去镇压暴乱。
两人的手段十分强硬,直接就是大屠杀,杀到你们怀疑人生,杀到你们心理恐惧,杀到你们不敢再妄图谋反。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确实在短时间内非常奏效。
经过两年半的平反运动,秦军总算是彻底掌控了塞琉古地区。
在后续的一年时间里,没有再发生任何民间暴乱。
一夜,李信召集手下部将,开了一次战前会议。
“如今天下初定,而士卒们出门在外已有多时,故此,攻打托勒密,势不容缓。”
李信的这个提议,得到了绝大多数将领的支持。
可是,托勒密王朝哪有那么好进攻啊?
别的不说,那片尼罗河三角洲就是天然的绝佳防守区域。
李信担心会出意外,于是他选择稳健的计划。
先缓慢推进,试一试托勒密王朝的真实实力。
就在李信安排战术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士卒冲入营帐。
李信皱眉不悦,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
“何事惊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