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港上下都在翘首以待,想看何晓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六大合纵”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正悄然步入尾声。
这场股灾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同一次猛烈的金融地震,震级虽高,但主震过后,余震迅速衰减。
然而,时间虽短,其造成的破坏力却是毁灭性的,全球金融体系为之剧烈震颤:
美丽国:作为风暴的中心,损失最为惨重,直接蒸发市值高达8000亿美元!仅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当天,道琼斯指数暴跌22.6%,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一日之内就损失了50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八分之一!无数投资者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华尔街一片哀鸿。
日国:紧随其后,损失约6000亿美元。
东京股市的崩盘,给当时正处于泡沫巅峰的日本经济敲响了警钟,成为其日后“失去的十年”的重要前奏。
英城:损失约1400亿美元,伦敦金融城元气大伤。
港城: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损失同样惨重,约300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
更致命的是,香港的股指期货市场由于杠杆率过高且缺乏有效的熔断机制,在股灾爆发后引发了连锁反应式的“连环爆仓”。
大量海外资本在恐慌中迅速撤离,导致香港股市在灾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流动性枯竭和信心低迷,恢复之路异常艰难。
全球总计损失高达1.79万亿美元!这场浩劫,重塑了全球金融格局,也深刻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然而,对于极少数洞察先机、并拥有足够资本和胆魄进行反向操作的人来说,股灾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收割盛宴。
何晓与其胞弟何越,以及他们背后那支隐秘而精干的全球金融团队,正是这场盛宴中最成功的猎手之一。
时间进入十一月初,全球主要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已基本结束,市场开始进入震荡筑底阶段。
何晓的金融团队也完成了紧张而复杂的结算工作。
最终的统计结果,饶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何晓,拿到报告时,手指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
532亿美元!
这是他们的金融团队在全球多个市场(主要是美股、日股及相关衍生品市场)进行精准做空操作所斩获的惊人利润。
而这,仅仅是团队操作的成果。
更令人瞠目的是,他的弟弟何越,在股灾爆发的核心时刻——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当天,凭借超凡的胆识和对市场情绪的精准把握,利用极高的杠杆,在美股暴跌的狂潮中,单日豪取350亿美元利润!
两者相加,总利润达到了恐怖的882亿美元!而他们动用的初始本金,尚不足一百亿美元。
这就是金融杠杆的魔力,也是其令人胆寒的破坏力——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将财富以几何级数放大,也能在瞬间将一切化为乌有。
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动,自然不可能通过单一渠道完成。
何晓的团队动用了极其复杂的操作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上百家壳公司或特殊目的载体,雇佣了数十家互不知情的顶级金融机构作为执行通道。
这些机构按照预设的精密指令,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时间点、使用不同的金融工具进行操作。
资金像涓涓细流般分散流入,又如同百川归海般,通过层层嵌套、环环相扣的离岸账户和保密协议,最终悄无声息地汇入指定的核心账户。
整个过程如同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金融迷宫,参与其中的大多数执行机构,甚至不清楚自己服务的最终金主究竟是谁。
任务完成后,大量参与过资金运作的壳公司和机构,将按照既定计划迅速注销或进入休眠状态,抹去痕迹。
当何晓亲眼看到自己掌控的账户里那串长得令人眩晕的数字时,一股寒意伴随着巨大的震撼从心底升起。
他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就是现代金融战争的威力!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却能在瞬息之间完成对国家财富甚至全球经济格局的洗劫与重塑。
他终于深刻理解了,为何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们会如此痴迷于构建金融霸权,为何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机会,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资本运作手段,对新兴经济体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收割”。
这种财富积累的速度和规模,是辛辛苦苦经营实业、建造楼盘、生产商品所永远无法企及的。
巨大的财富带来的不仅是喜悦,还有沉重的警醒。
父亲何雨柱的教诲言犹在耳:“阿晓,金融投机,如同饮鸩止渴。
它能让你一夜暴富,也能让你瞬间坠入深渊。
沉迷其中,人会变得贪婪、扭曲,为了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甚至创造出各种光怪陆离、脱离实体的金融怪物。
最终,你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失去做实业、创价值的本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