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每个部落是给了5头牲口以及几个族人在这边听从熊部落的调遣,不过规模虽然很大,但跟今年相比,几乎是差了三倍。
今年捕捉到的牲口太多了,算上熊部落自己的,以及这些部落会带回去宰杀掉的,至少还能留下2万头。
要是照护这些牲口,每个部落出5头远远不够,所以熊巫也要提高标准和要求。
“只要是参与其中的部落,需要从收获中,分出30头牲口,并且,需要提供3个族人,来牧场帮忙干活。”
熊巫注意着各个族长的表情,继续说道,
“当然,这些族人的食宿问题,都由熊部落来解决,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做好牧场的日常工作即可。”
这个要求并不算高,现在每个部落都能出得起,况且这些牲口都是在熊部落的帮助下才得到的,要是熊部落不为他们考虑,甚至无耻一些的,将大部分猎物据为己有,每个部落只给上十几头,那他们其实也无话可说。
不管怎么说,熊部落都已经很照顾他们了。
“当然了,熊部落也不会让大家吃亏,这些牲口由部落统一驯化、喂养,可能这两年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不过越往后,我能保证诸位的收获就越多,终有一天,我们不需要再去围猎,也能得到成群成群的牲口,有着用不完的畜力。”
在讲完部落的条件后,熊巫又谈起了参与的好处。
首先是之前讲过的,帮助这些部落解决了照护的喂养难题,包括场地、饲料、人员和技术。
其次,参与的部落,会按照投入的牲口数量,来作为日后收益的分配比例。
打个比方,骨部落投入150头牲口,占所有投入的百分之五,八个牧场明年入冬之前,假如繁殖出来一千头牲口,那他在拥有150头牲口的同时,还能再分到50头才生下来的牲口。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熊部落能够一直保持这么大的养殖规模和繁殖率,这些参与的部落,每年都能得到一定的“分红”,这要比带着人去狩猎稳定多了,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和人手,去建设自己的部落,去开垦更多的土地。
第三是对畜力的使用。
凡是参与的部落,每年春耕的时候,可以从牧场带回去相应数量的耕牛,帮助部落进行春耕。而如果需要用到牛或者驴子进行运输,也可以将这些牲口带回去,放到自己部落来饲养。
可能这些部落养上百头很是困难,但养上几头十头的,尤其是在春夏季节,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
当然这也是这几年的打算,几个牧场最终还是会完全属于熊部落,这种好事熊部落自然也能看到,更不会无休止地帮助这些部落。
这几年可以允许这些部落放在这里饲养,但随着这些部落条件的改善,这些寄养在熊部落牧场的牲口,总要回到各自的部落去。
“还有,明天我们会将部落可以兑换的物资公布出来,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找熊皮这几个队长进行兑换。”
在体会了熊部落的生活方式后,所有的部落已经离不开熊部落供应的各种物资了,这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熊部落的目的也正是在此,没有这些部落的“消费”,部落生产出来的物资,那不就是白白生产了吗?
食盐、陶器、麻布、兽皮大衣、鞋帽手套、黍米酒、豆制品……这些东西,都不是现阶段这些部落能够生产的,更何况,即便是自己去生产,没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原材料,想像熊部落这样低成本地生产,是根本不现实的。
比如兽皮大衣,其实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即便这些部落再落后,也是可以制作出粗糙一些的成品。
但穿起来没有熊部落的舒服,保暖性能也不够,甚至制作所需要的兽皮,也要比熊部落高出一些,甚至所需要的兽皮,稍微再加一些东西,就能换到更好的兽皮大衣。
所以对熊部落各个工坊生产出来的物资,已经成为这些部落不可或缺的东西了。
“等明年开春以后,熊部落也会带一些铜钱过来,这样大家也不用再将牲口换成粟籽,再用粟籽换我们的物资了。”
……
粟米的交换比例又上来了,原本一斤肉食可以换五斤的粟籽,就算是活体的牲口,一斤也可以换到三斤粟籽,但现在在白骨洞营地,这个比例提高到了一比二,就是一斤牲口只能兑换到两斤粟籽了。
跟去年一样,即便如此,用多余的牲口来交换粟籽的部落也非常多,交换的数量更是达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
毕竟这些部落除了吃肉吃粮之外,还要多交换一些熊部落特有的东西,不然这个冬天依旧会很难过。
因此交换的牲口数量,达到了1400多头,平均下来,每个牲口差不多都在200斤以上,所以粟籽的交易量,更是达到了近60万斤。
当然这些粟籽,要让熊部落一下子拿出来,也很是困难。
就算是白骨洞这几个营地收获的粟籽,再加上从部落持续运过来的,用来支付这些,也远远不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