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房的炕上横着摆了一张炕桌,桌上堆着书籍和茶具。靠东壁面向西,摆着一个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身下也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她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坐。黛玉心里猜到,这东边应该是贾政的座位。她看到挨着炕的一溜三张椅子上,都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便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王夫人再三拉她上炕,她才挨着王夫人坐下。王夫人接着说:“你舅舅今天去斋戒了,改天再见吧。不过有句话我得嘱咐你:你那三个姊妹都非常好,以后你们一起念书、认字、学针线,或者偶尔一起玩耍,都要互相谦让。但有一件事我最不放心:我有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天到庙里还愿去了,还没回来,晚上你见到他就知道了。你以后别去搭理他,你那些姊妹都不敢招惹他。”
黛玉以前常听母亲说起,二舅母生的那个表兄,出生的时候嘴里衔着一块玉,生性顽皮得很,特别讨厌读书,就喜欢在内宅里和姐妹们混在一起。而且外祖母对他极为宠爱,根本没人敢管。现在听王夫人这么说,黛玉立刻就知道指的是这位表兄。她陪着笑脸说道:“舅母说的,是不是那位衔玉出生的哥哥呀?在家的时候,我也听母亲常常提起,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叫宝玉。虽说他特别顽皮,但在姐妹们当中,对大家都很好。况且我来了以后,自然是和姐妹们住在一起,兄弟们都住在别院,我怎么会去招惹他呢?”
王夫人笑着说:“你不了解情况。他和别人不一样,从小因为老太太疼爱,一直都是和姐妹们一起娇生惯养的。要是姐妹们哪天不理他,他还能安静点儿,就算觉得没意思,也不过是到二门外面,找他那两个小跟班撒撒气,嘟囔一会儿就没事了。可要是姐妹们哪天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一高兴,就会惹出好多事来。所以才嘱咐你别理他。他这人,一会儿甜言蜜语,一会儿无法无天,一会儿又疯疯癫癫的,千万别信他的话。”
黛玉听了,一一答应下来。这时,一个丫鬟进来通报:“老太太那边传晚饭了。” 王夫人赶忙拉着黛玉,从后房门出来,沿着后廊往西走,出了角门,来到一条南北走向的宽阔夹道。夹道南边是倒座的三间小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刷成粉色的大影壁,影壁后面有一扇半开的大门,里面是一所小房子。王夫人笑着指给黛玉看,说:“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以后你要是找她,就到这儿来。缺什么东西,尽管跟她说。” 这院门口站着四五个扎着总角发髻的小厮,都垂着手恭敬地站在那里。王夫人带着黛玉穿过一个东西走向的穿堂,就到了贾母的后院。
她们走进后房门,已经有很多人在这儿伺候着。看到王夫人来了,才开始摆放桌椅。贾珠的妻子李氏端着饭,王熙凤摆放筷子,王夫人献上羹汤。贾母独自坐在正面的榻上,两边有四张空椅子。王熙凤急忙拉着黛玉,让她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连忙推辞。贾母笑着说:“你舅母和你嫂子们不在这儿吃饭。你是客人,本来就应该这么坐。” 黛玉这才谢过座,坐了下来。贾母让王夫人也坐下。迎春姐妹三个行了礼,才走上前来。迎春坐在右手第一的位置,探春坐在左边第二,惜春坐在右边第二。旁边的丫鬟拿着拂尘、漱盂和巾帕。李纨和王熙凤站在案边,忙着给大家布菜。外面伺候的媳妇丫鬟虽然很多,但安静得连一声咳嗽都听不到。
大家静静地吃完饭,各自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年林如海教导女儿要懂得惜福养身,说饭后一定要等饭粒咽干净,过一会儿再喝茶,这样才不会伤脾胃。现在黛玉看到这里很多规矩和家里不一样,但又不得不随俗,只好一一适应。她接过茶,很快又有人捧来漱盂,黛玉也照着样子漱了口。洗完手后,又有人捧上茶来,这才是用来喝的茶。贾母说:“你们都下去吧,让我们自在地说会儿话。” 王夫人听了,急忙起身,又说了几句家常话,就带着王熙凤和李纨走了。
贾母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回答说:“刚读了《四书》。” 黛玉接着又问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说:“读什么书呀,不过是认得几个字,别成了睁眼瞎罢了!”
贾母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丫鬟笑着跑进来通报:“宝玉来了!” 黛玉心里正琢磨着:“这个宝玉,不知道是个多么顽皮捣蛋、不懂事的孩子呢,不见到那个傻家伙也罢。” 正想着,只见丫鬟话还没说完,一位年轻的公子就已经进来了。
这位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处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腰间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面罩着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脚上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他的脸像中秋的月亮一样圆润,肤色如春晓的花朵般鲜嫩,鬓角像用刀剪裁过一样整齐,眉毛像墨画上去的,面容似桃花瓣般娇艳,眼睛像秋天的水波般灵动。即使生气的时候,看起来也像是在微笑;就算瞪眼发怒,也充满了情意。脖子上戴着金螭璎珞,还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