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拿起笔说:“你念,我来写。”湘云敲了一下手炉,笑道:“第一鼓结束。”宝玉胸有成竹地说:“想好了,你写吧。”众人听他念道:“酒未开樽句未裁,”黛玉写完,轻轻摇头说:“开头太平淡了。”湘云催促道:“快点!”宝玉接着念:“寻春问腊到蓬莱。”黛玉和湘云都点头说:“有点意思了。”宝玉又念:“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黛玉写完,又摇摇头说:“只是凑巧罢了。”
湘云赶忙敲了第二下,催促宝玉。宝玉又笑着念道:“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黛玉刚写完,大家正准备评论,就见几个丫鬟跑进来喊道:“老太太来了。”众人赶忙起身出去迎接。大家笑着说:“老太太怎么这时候来了,这么高兴!”远远地就看见贾母围着大斗篷,戴着灰鼠暖兜,坐着小竹轿,有人打着青绸油伞,鸳鸯、琥珀等五六个丫鬟,每人也都打着伞,簇拥着轿子过来了。
李纨等人赶忙迎上去,贾母让人拦住说:“就在这儿就行。”等贾母到了跟前,她笑着说:“我瞒着你太太和凤丫头过来的。这么大的雪,我坐在这里也没关系,省得叫她们过来踩雪。”众人一边忙着上前接斗篷、搀扶贾母,一边连连答应。
贾母走进屋里,一眼就看到了那枝俊俏的梅花,脸上立刻露出笑容,说道:“这梅花可真好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也来凑凑热闹。”李纨早就吩咐人拿了一个大狼皮褥子,铺在屋子中间,贾母便坐了上去。她笑着说:“你们照旧玩闹吃喝,别因为我来了就拘束。我因为白天时间短了,不敢睡午觉,就玩了会儿牌,想着你们,就过来了。”李纨赶紧捧过手炉给贾母取暖,探春则拿来一副杯筷,亲自斟了一杯暖酒,恭敬地递给贾母。
贾母轻抿了一口,指着一个盘子问里面是什么东西。众人赶忙把盘子捧过来,回说是糟鹌鹑。贾母说:“这个还不错,撕一两条腿给我。”李纨连忙答应,要了水洗手,然后亲自为贾母撕鹌鹑。贾母又说:“你们照旧坐下,继续说笑,我就爱听你们聊天。”接着又对李纨说:“你也坐下,就当我没来一样,不然我可就走了。” 众人听了,这才依次坐下,李纨则挪到了最下首的位置。贾母问大家在做什么,众人回答说在作诗。
贾母说:“作诗固然好,不过不如作些灯谜,正月里大家一起玩更有意思。”众人纷纷点头答应。大家又说笑了一会儿,贾母说:“这里有些潮湿,你们别坐太久,小心受了湿气。”接着又说:“你四妹妹那里暖和,咱们去看看她的画,眼看要过年了,不知道画得怎么样了。”众人笑着说:“哪能这么快就画好,只怕到明年端午节能画完就不错了。”
贾母惊讶地说:“这可太夸张了!她画画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呢。” 说完,贾母又坐上了竹轿,众人围在四周跟随。他们经过藕香榭,走进一条夹道。夹道东西两边都有过街门,门楼上里外都嵌着石头匾额。现在他们进的是西门,向外的匾额上刻着“穿云”二字,向里的刻着“度月”二字。来到夹道中间,进入向南的正门,贾母下了轿,惜春已经在门口迎接。从里面的游廊过去,就是惜春的卧房,门斗上挂着写有“暖香坞”三个字的牌匾。
刚有人打起猩红毡帘,众人就感觉到一股温暖而芬芳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家走进房间,贾母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直接问惜春画在哪里。惜春笑着回答:“天气太冷了,胶性都凝固不滋润了,现在画的话恐怕不好看,所以我把画收起来了。”贾母笑着说:“我过年的时候可就要这幅画,你可别偷懒,赶紧拿出来画,要画得又快又好。” 正说着,突然看见凤姐儿披着紫羯绒褂,满脸笑容地走了进来,嘴里说道:“老祖宗今天怎么偷偷就来了,也不告诉一声,可让我好找。”贾母看到凤姐儿来了,心里十分高兴,说道:“我怕你们冷着,所以不让人告诉你们。
你这鬼灵精,到底还是找到我了。按道理说,孝敬也不一定要在这些表面上。”凤姐儿笑着说:“我哪里是因为孝敬才找来的?我去老祖宗屋里,发现鸦雀无声的,问小丫头们,他们又不肯说,我就猜到您可能在园子里。我正纳闷呢,忽然来了两三个尼姑,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想尼姑肯定是来送年疏,或者要年例香例银子的,老祖宗年下的事情又多,肯定是躲着他们呢。我赶忙问了尼姑,果然被我猜对了。
我连忙把年例银子给了他们,打发他们走了。现在来告诉老祖宗,债主已经走了,您不用再躲着啦。我还预备了特别鲜嫩的野鸡,请您去用晚饭,再晚一会儿可就老了不好吃了。”凤姐儿一边说,众人一边笑。 凤姐儿也不等贾母回话,就吩咐人把轿子抬过来。贾母笑着,挽着凤姐儿的手,又坐上了轿子,带着众人,说说笑笑地从夹道东门出去。只见四周一片银装素裹,粉妆玉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