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留下文官自己使唤,把正旦芳官指给宝玉,把小旦蕊官送给宝钗,把小生藕官指给黛玉,把大花面葵官送给湘云,把小花面荳官送给宝琴,把老外艾官送给探春,尤氏则要了老旦茄官。这些女孩子到了新的地方,就像倦鸟出笼一样,每天在园子里玩耍。大家都知道她们不会做针线活,也不习惯做这些杂事,所以都不太责备她们。其中有一两个懂事的女孩子,担心将来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应对生活,就把自己原来的技艺丢开,开始学习针线、纺织等女工活。 有一天,正是朝廷举行大祭的日子,贾母等人凌晨就出发了。
先到下榻的地方吃了些点心小吃,然后入朝。早上的祭祀结束后,退回到下榻的地方,吃过早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又再次入朝,等待中午和晚上的祭祀。等中晚两次祭祀完毕,才回到下榻的地方休息,用过晚饭之后才回家。碰巧这个下榻的地方是一个大官的家庙,由尼姑们在这里焚香修行,房屋非常多,也很干净。这个家庙有东西两个院子,荣国府租了东院,北静王府租了西院。太妃、少妃每天休息的时候,看到贾母等人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相互之间都有个照应。外面的一些琐碎事情,就不再详细叙述了。
再说大观园里,因为贾母和王夫人天天不在家,而且送灵要一个月才回来,各个丫鬟婆子都有了空闲时间,很多人都在园子里游玩。又把梨香院里服侍的婆子们都撤了回来,分散到园子里听候使唤,这样一来,园子里好像一下子多了几十个人。文官等一干人,有的心性高傲,有的倚仗着自己的势力欺负别人,有的挑衣服、挑食物,有的说话尖酸刻薄,大部分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因此,那些婆子们心里都充满了怨恨,只是不敢和她们当面争论。
如今这些女孩子不用学戏了,大家都满足了自己的心愿,有的就此不再理会以前的事情,有的却心胸狭窄,还记着以前的怨恨。因为这些女孩子都被分到了各房名下,那些婆子们也不敢再来招惹她们。
恰巧这一天是清明节,贾琏已经备好了每年惯例的祭祀用品,带着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前往铁槛寺,去祭奠祖先的灵柩并烧纸钱。宁国府的贾蓉也和族里的几个人各自准备好祭祀物品,一同前往祭祀。因为宝玉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没有去参加祭祀。 吃过饭后,宝玉感觉有些困倦,袭人便说:“今天天气这么好,你出去走走逛逛吧,省得刚放下粥碗就睡觉,食物积存在肚子里不好消化。”
宝玉听了,只好拄着一根拐杖,趿拉着鞋,慢慢地走出了院子。 最近园子里的事务都分给了各个婆子料理,大家各司其职,都在忙碌着。有的在修剪竹子,有的在栽种树木,有的在种花,有的在种豆,池塘里还有驾船的娘子们,她们划着船在夹泥种藕。香菱、湘云、宝琴和丫鬟们都坐在山石上,看着园子里的人忙碌,自己也觉得有趣。宝玉也慢慢地走了过来。 湘云看到宝玉来了,连忙笑着说:“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这是来接林妹妹的。”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宝玉的脸一下子红了,也笑着说:“人家生病了,又不是故意的,你干嘛还这样形容着取笑人家。”
湘云笑着说:“她的病也跟别人不一样,本来就挺逗笑的,你还说我呢。”说着,宝玉便也在旁边坐下,看着众人忙忙碌碌地干了一会儿活。湘云又说:“这里有风,石头上又凉,别坐太久了,咱们还是换个地方坐坐吧。” 宝玉本来也正想去看望林黛玉,便起身拄着拐杖,向她们告辞,然后从沁芳桥一带的堤上走过去。一路上,只见垂柳像金线一样低垂,桃花盛开如丹霞般艳丽。在山石后面,有一株高大的杏树,杏花已经全部凋谢,枝叶繁茂,呈现出一片翠绿,上面已经结出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子。
宝玉心里想:“我不过病了几天,竟然就错过了杏花盛开的美景!不知不觉间,这杏树都已经‘绿叶成荫子满枝’了!”于是他仰望着杏子,心里满是不舍。又想到邢岫烟已经选定了夫婿这件事,虽然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不能不办,但这样一来,园子里又少了一个好姑娘。再过两年,邢岫烟也会像这杏树一样“绿叶成荫子满枝”,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而再过几天,这杏树的杏子落了,树枝就会变得空荡荡的,再过几年,邢岫烟也难免会乌发变白,红颜老去。想到这些,宝玉不禁感到伤心,就站在那里对着杏树流泪叹息。
正在他悲伤感叹的时候,忽然有一只雀儿飞了过来,落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宝玉又发起了呆,心里想:“这只雀儿一定是杏花正开的时候来过这里,现在看到没有了花朵,只有叶子和果实,所以才会乱叫。它的叫声听起来一定是在啼哭,可惜公冶长不在眼前,不然就可以问问他这雀儿到底在叫些什么。不知道明年杏花再开的时候,这只雀儿还记不记得飞到这里来,再与杏花相会呢?” 宝玉正胡思乱想着,忽然看到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冒了出来,把雀儿都惊飞了。宝玉吓了一大跳,又听到那边有人喊道:“藕官,你不要命了,怎么敢弄些纸钱进来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