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笑道:“既然已经拈出来了,怎么能说毁就毁呢。现在再拈一个,如果是雅俗共赏的,就让他们玩那个,咱们还是玩这个‘射覆’。”说着,又让袭人拈了一个,结果是“拇战”。史湘云兴奋地说:“这个酒令简单爽快,正合我的脾气。我可不玩这个‘射覆’,玩那个太闷人了,我去划拳好了。”探春说:“就她捣乱,宝姐姐快罚她一杯。”宝钗不由分说,就给湘云灌了一杯酒。 探春说:“我也喝一杯,我来当令官,也不用多说什么,大家听我安排。”于是让人取来了令骰和令盆,说道:“从琴妹开始掷骰子,挨着往下掷,掷出相同点数的两个人就玩射覆。”宝琴一掷,是个三,岫烟、宝玉等人掷的都不对,直到香菱才掷出了一个三。
宝琴笑道:“这只能在室内玩玩,要是说到外头去,可就太难有头绪了。”探春说:“那是自然。三次都没掷中相同点数的人罚一杯。你先覆一个字,她来射。”宝琴想了想,说了个“老”字。香菱原本就不太熟悉这个酒令,一时想不出来,整个屋子里也看不到有什么与“老”字相连的成语。湘云最先听到,也开始四处乱看,忽然瞧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一下子就明白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里的“圃”字。见香菱猜不出来,众人击鼓催促,湘云便悄悄拉了拉香菱,教她说“药”字。可这一幕偏偏被黛玉看见了,黛玉喊道:“快罚她,又在那儿偷偷传递答案呢。”这一喊,大家都知道了,连忙又罚了湘云一杯,湘云气得拿筷子敲黛玉的手。香菱也因此被罚了一杯。
接下来,宝钗和探春掷出了相同的点数。探春便先覆了一个“人”字。宝钗笑道:“这个‘人’字范围太宽泛了。”探春笑道:“那我添一个字,两覆一射,这样就不宽泛了。”说着,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稍加思索,看到席上有鸡,便猜到探春用的是“鸡窗”“鸡人”这两个典故,于是射了一个“埘”字。
探春知道她猜对了,用的是“鸡栖于埘”的典故,两人相视一笑,各自饮了一口面前的酒。
湘云可等不及了,早和宝玉大声喊着“三”“五”,兴致勃勃地划起拳来。另一边,尤氏和鸳鸯隔着桌子也“七”“八”乱叫着划起拳。平儿和袭人也组成一对划拳,只听得她们腕上的镯子相互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不一会儿,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这三个人要限定酒底和酒面。湘云便说道:“这酒面得是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得有一句时宪书上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呢,要和人事相关的果菜名。”众人听了,都笑着说:“只有她的酒令比别人啰嗦,不过倒也挺有意思的。”于是连忙催促宝玉快点说。宝玉笑着说:“谁玩过这个呀,也得让我想一想。”黛玉在一旁说道:“你多喝一杯酒,我替你说。”
宝玉还真就喝了酒,然后听黛玉说道: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说道:“这一连串的话倒真有些趣味。”黛玉又拈起一个榛穰,说出酒底: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黛玉的酒令说完,鸳鸯、袭人等人说的都是一句俗语,而且都带有一个“寿”字,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大家轮流划拳,玩得不亦乐乎。这边湘云又和宝琴对了手,李纨和岫烟也掷出了相同的点数。李纨便覆了一个“瓢”字,岫烟射了一个“绿”字,两人心领神会,各自饮了一口酒。
这次湘云划拳输了,该说酒面和酒底。宝琴笑着说:“请君入瓮。”大家都笑了起来,说:“这个典故用得恰到好处。”湘云便说道: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众人听了都笑道:“好个费尽心思编出来的,怪不得她出这个令,故意逗大家笑呢。”接着又等着她说出酒底。湘云喝了口酒,夹了一块鸭肉吃了一口,忽然看见碗里有半个鸭头,就把它拣出来吃脑子。众人催促她:“别光顾着吃,快点说酒底。”湘云便用筷子举着鸭头说道: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众人听了笑得更欢了,引得晴雯、小螺、莺儿等一群人都走过来说:“云姑娘就会逗乐子,拿我们开玩笑,快罚一杯才行。怎么就说我们该擦桂花油呀?得每人给我们一瓶子桂花油擦擦。”黛玉笑着说:“她倒是想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连累着惹上盗窃的官司。”众人没太在意,宝玉却明白其中的意思,赶紧低下了头。彩云心里有鬼,不知不觉红了脸。宝钗赶忙暗暗地瞥了黛玉一眼。黛玉也后悔自己说错了话,原本是打趣宝玉的,却忘了这么说会打趣到彩云。她懊悔不已,连忙通过行令划拳岔开了话题。 接下来,宝玉恰好和宝钗掷出了相同的点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