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听了,哭得更厉害了。 凤姐担心老太太伤心过度,又看宝玉神志还不太清楚,就偷偷让人撒了个谎,骗老太太说:“宝玉那边找老太太呢。”贾母一听,这才止住眼泪,问道:“是不是又出什么事了?”凤姐陪着笑脸说:“没什么事,他大概是想您了。”贾母连忙让珍珠儿扶着,凤姐也跟着一起过去了。
贾母在前往宝玉住处的半道上,正好碰见王夫人迎面走来。王夫人赶忙将黛玉之事原原本本、仔仔细细地向贾母回禀了一遍。贾母听后,心中的悲痛如决堤之水,再次汹涌袭来,泪水止不住地流淌。然而,此时一心想着要去宝玉那边,贾母只能强忍着泪水,声音哽咽地说道:“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也不过去潇湘馆了。就由你们来操办黛玉的后事吧,我要是去了,看着心里会更加难受。只是千万别委屈了她,一定要把后事办得体面些。”王夫人和凤姐连忙点头,一一答应下来。 贾母这才转身来到宝玉这边。
一见到宝玉,贾母便问道:“你找我有什么事呀?”宝玉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我昨晚梦到林妹妹来了,她说她要回南方去。我心里想着,这世上没人能留得住她,只能求老太太您出面,帮我把她留下来。”贾母听着宝玉的话,心中满是酸涩,却只能强装镇定地说:“好,你放心吧,我会想办法留住她的。”袭人在一旁,轻轻地扶着宝玉躺下休息。 贾母离开宝玉的房间,又来到了宝钗这边。
那时宝钗还没过回九之期,所以每次见到人,脸上总会不自觉地泛起一丝羞涩。这一天,她看到贾母满脸泪痕地走进来,急忙递上一杯茶,贾母示意她坐下。宝钗侧身挨着贾母坐下,轻声问道:“听说林妹妹病了,不知道她现在好些了没有?”贾母一听这话,刚刚止住的眼泪又夺眶而出,说道:“我的孩子,我告诉你,你可千万不能告诉宝玉。都是因为你林妹妹的事,才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你如今已经是媳妇了,我才敢把这实情告诉你。你林妹妹已经去世两三天了,就在娶你的那个时辰走的。宝玉这次生病,说到底还是为了她。
你们之前都在园子里,这些事想必也都清楚。”宝钗听了,脸“唰”地一下红了,想到黛玉的死,也不禁落下泪来。贾母又和宝钗说了一会儿话,才起身离开。 从这以后,宝钗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主意,但她深知此事不能操之过急,所以一直等到过了回九之期,才将这个办法付诸行动。如今看来,宝玉的病情果然有了明显的好转,大家说话也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处处留神了。 只有宝玉,虽然病势一天比一天好,但他对黛玉的痴心却始终无法释怀,一心想着一定要亲自去黛玉灵前痛哭一场。贾母等人知道他的病还没有彻底根除,担心他胡思乱想会加重病情,可宝玉实在是郁闷得难受,病情也因此多次反复。好在大夫看出了他的心病,认为倒不如让他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再配合药物调理,这样反而能好得更快。宝玉一听,立刻吵着要去潇湘馆。
贾母等人没办法,只好让人抬来竹椅子,扶着宝玉坐上去。贾母和王夫人先行一步来到潇湘馆。 一进潇湘馆,看到黛玉的灵柩,贾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顿时哭得泪干气绝。凤姐等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再三将她劝住。王夫人也在一旁痛哭了一场。李纨见状,便请贾母和王夫人到里间休息,可她们坐在那里,依旧止不住地落泪。 宝玉随后也到了。一走进潇湘馆,他就想起自己生病之前来到这里的情景,如今房屋依旧,人却已不在,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想到从前与黛玉相处时的亲密无间,如今却阴阳两隔,生死永别,他的悲痛更是难以抑制,哭得越发伤心。众人原本就担心宝玉病后情绪过于哀伤会影响身体,纷纷上前劝慰。
可宝玉此时已经哭得死去活来,众人只能搀扶着他,让他稍微歇息一下。 一同前来的人,如宝钗,也都悲痛至极,痛哭流涕。只有宝玉坚持要紫鹃来见他,想要问清楚黛玉临死之前究竟说了些什么。紫鹃原本对宝玉满心怨恨,可看到他如今这般模样,心里的怨气也消了一些。又见贾母和王夫人都在一旁,也不敢对宝玉太过指责,便将黛玉如何旧病复发,如何烧毁手帕、焚化诗稿,以及临死时说的那些话,一桩桩、一件件,都详细地告诉了宝玉。宝玉听着,哭得气噎喉干,悲痛欲绝。探春趁机又将黛玉临终前嘱咐要把灵柩带回南方的话也说了一遍。贾母和王夫人听了,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多亏了凤姐能言善辩,在一旁好言劝慰,大家的情绪才稍稍稳定了一些。凤姐便劝贾母等人回去。宝玉哪里舍得离开,可无奈贾母一再催促,他也只能勉强跟着回房。 贾母毕竟年事已高,自从宝玉生病以来,日夜操心,不得安宁。如今又经历了这样一场大悲,只觉得头晕目眩,浑身发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