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虎神
在郡城的东边,有一座东岳庙,它坐落在城南的外郭之地。东岳庙的大门左右两边,矗立着两尊一丈多高的神像,民间俗称“鹰虎神”。这两尊神像面目狰狞,让人看了心生畏惧。
庙里有个姓任的道士,每天鸡一叫,他就会起身焚香诵经。有个小偷事先偷偷藏在了庙宇的走廊里,等着道士起身离开。等道士一起身,小偷便悄悄潜入道士的寝室,开始翻找财物。可惜寝室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小偷只在草席底下找到了三百文钱,便把钱揣进了自己的腰间。他打开门,准备逃到千佛山去。
小偷一路向南逃窜了好一阵子,才跑到千佛山下。这时,他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山上走下来,那男子的左臂上站着一只苍鹰,恰好与小偷迎面相遇。小偷凑近一看,只见那男子面色如同铜青一般,隐隐约约和庙门里常见的“鹰虎神”很像。小偷顿时惊恐万分,吓得蹲在地上,浑身颤抖。
那神怪惊讶地喝道:“你偷了钱,还想往哪里跑!”小偷听了,心里更加害怕,不停地磕头求饶。神怪一把揪住小偷,让他回到庙里,还命令他把偷来的钱都倒出来,然后跪在那里守着。
过了一会儿,道士做完了早课,回头一看,又惊又怕。小偷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偷钱的经过说了出来。道士收下了那三百文钱,然后把小偷放走了。
王成
王成是平原地区一个旧世家的子弟。他生性极其懒惰,家境日益衰败,到最后只剩下几间破旧的屋子。他和妻子只能睡在粗糙的牛衣之中,夫妻俩常常相互指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酷热难耐。村外原本有一座周氏的园子,如今园子的围墙和房屋都已倒塌,只剩下一座亭子。村里很多人都寄宿在这个亭子里避暑,王成也在其中。
清晨,其他睡觉的人都早早离开了。直到红日高悬,三竿之高,王成才慢悠悠地起床,磨磨蹭蹭地想要回家。突然,他看见草丛中有一股金钗,便捡起来仔细查看,只见金钗上镌刻着细小的文字:“仪宾府造”。王成的祖父曾是衡王府的仪宾,家中的旧物很多都是这种款式,于是他拿着金钗,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忽然有一位老妇人前来寻找金钗。王成虽然一直贫穷,但性格耿介,毫不犹豫地将金钗拿出来还给了她。老妇人非常高兴,对王成的高尚品德赞不绝口,她说:“这金钗本身值不了多少钱,可它是我已故丈夫的遗物,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王成好奇地问:“您的丈夫是谁?”老妇人回答道:“我的丈夫是已故的仪宾王柬之。”王成惊讶地说:“那是我的祖父啊!我们怎么会如此巧合地相遇呢?”老妇人也吃惊地说:“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吗?我是狐仙。百年前,我与你的祖父情意深厚。你祖父去世后,我就隐居起来了。这次路过这里不小心遗失了金钗,恰好被你捡到,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王成也曾听闻祖父有一位狐仙妻子,所以相信了老妇人的话,便邀请她到自己家中做客。老妇人答应了他。
王成回到家,叫妻子出来拜见老妇人。妻子穿着破旧的棉衣,面色如菜般蜡黄,十分憔悴。老妇人感叹道:“唉!王柬之的孙子,竟然贫困到这种地步啊!”她又看了看破败的灶台,上面没有一丝炊烟,说道:“家里的生计都成这样了,你们靠什么维持生活呢?”王成的妻子便详细地讲述了家中的贫困状况,说着说着,不禁呜咽哭泣起来。
老妇人把金钗递给王成的妻子,让她先拿去典当换钱买米,还说三天后会再来相见。王成挽留老妇人住下,老妇人说:“你连自己的妻子都养不活,我在这里,大家一起对着空屋子生活,又有什么好处呢?”说完便径直离开了。
王成把老妇人的来历告诉了妻子,妻子听后非常害怕。王成称赞老妇人的情义,让妻子姑且把她当作长辈侍奉,妻子答应了。
过了三天,老妇人果然来了。她拿出几两银子,让王成去买了一石小米和一石麦子。晚上,老妇人与王成的妻子同睡在一张短榻上。起初,妻子很害怕老妇人,但观察她的心意非常诚恳,便渐渐不再怀疑她。
第二天,老妇人对王成说:“孙子啊,你可不能再懒惰了,应该做点小生意。只坐着吃闲饭,这日子可长不了啊。”王成告诉她自己没有本钱。老妇人说:“你祖父在世的时候,金银财宝随便取用。我作为一个世外之人,不需要这些财物,所以没有多拿。积攒下来的买花粉的钱有四十两,至今还保存着。放着这么久也没什么用,你可以拿去全部买成葛布,尽快赶到京城去卖,应该能赚点小钱。”
王成听从了老妇人的话,购买了五十多匹葛布回来。老妇人让他赶紧收拾行装出发,预计六七天就能到达京城。她嘱咐王成:“要勤劳,不能懒惰;要抓紧时间,不能拖延。要是晚到一天,后悔就来不及了!”王成恭敬地答应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