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鹌鹑一上一下地腾跃,几个回合下来,大亲王的鹌鹑羽毛被击落,败下阵来。大亲王又挑选了更好的鹌鹑,再次较量,结果还是失败了。大亲王急忙命令取出宫中的玉鹌鹑。
不一会儿,有人把玉鹌鹑拿了出来,这只鹌鹑羽毛洁白如雪,如同白鹭一般,神态矫健,不同凡响。王成见状,心里有些气馁,跪下来请求停止比赛,说:“大王的鹌鹑是神物,我担心会伤了我的鹌鹑,让我失去谋生的手段。”大亲王笑着说:“放出来吧。如果你的鹌鹑斗死了,我会重重地赔偿你。”
王成这才放出自己的鹌鹑。玉鹌鹑直奔过来,而王成的鹌鹑则像发怒的公鸡一样伏在地上等待着;玉鹌鹑用力啄击时,王成的鹌鹑就像飞翔的仙鹤一样跃起反击。两只鹌鹑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不相上下,相互对峙了大约一顿饭的时间,玉鹌鹑渐渐懈怠下来,而王成的鹌鹑却更加愤怒,争斗也更加激烈。
没过多久,玉鹌鹑的白色羽毛被纷纷啄落,垂下翅膀逃跑了。围观的有上千人,没有一个不惊叹羡慕的。
大亲王于是索要王成的鹌鹑,亲自拿在手中,从鹌鹑的嘴到爪子,仔细地查看了一遍。他问王成:“这只鹌鹑卖不卖?”王成回答说:“小人没有固定的产业,和这只鹌鹑相依为命,不愿意出售。”大亲王说:“我给你很高的价钱,足够你拥有中等人家的产业。你愿意卖吗?”
王成低下头思考了很久,说:“我本来不想卖,但大王既然这么喜欢它,如果能让小人有足够的钱维持衣食生计,我又有什么可求的呢?”大亲王问他要什么价格,王成回答说要一千两银子。
大亲王笑着说:“你这个傻小子!这只鹌鹑又不是什么珍宝,怎么能值一千两银子呢?”王成说:“大王您不把它当作珍宝,可在我看来,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也不过如此。”大亲王问:“为什么这么说?”
王成说:“小人带着它到集市上去,每天能赢几两银子,换来一升一斗的粮食,一家十几口人,就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了,还有什么宝贝能比得上它呢?”大亲王说:“我不会亏待你,就给你二百两银子。”王成摇了摇头。
大亲王又增加了一百两。王成看着店主,店主神色没有变化。王成于是说:“承蒙大王的命令,那就减少一百两,卖八百两吧。”大亲王说:“算了吧!谁会用九百两银子去买一只鹌鹑呢!”王成把鹌鹑装回袋子里,准备离开。
大亲王喊道:“斗鹌鹑的人回来,斗鹌鹑的人回来!我实实在在地给你六百两银子,你肯卖就卖,不肯卖就算了。”王成又看了看店主,店主仍然神色自若。
王成心里已经非常满足,只担心错过了这个机会,于是说:“以这个价格卖,我心里实在有些不痛快。但如果谈好了又不卖,那就会招来更大的罪过。没办法,就按照大王的意思办吧。”
大亲王很高兴,立刻让人称了六百两银子给他。王成把银子装在袋子里,拜谢了大亲王后离开。店主抱怨说:“我是怎么说的,你却这么着急把鹌鹑卖掉。再稍微坚持一下,八百两银子就到手了。”
王成回到客店,把银子扔在桌子上,请店主自己拿,店主不肯接受。王成又坚决地让他拿,店主这才计算了一下王成的食宿费用,然后收下了。
王成收拾行装回到家,把自己的经历详细地讲述了一遍,然后拿出银子,全家人一起庆贺。老妇人让王成购置了三百亩良田,建造房屋,制作器具,王家一下子就有了世家的模样。
老妇人每天早起,让王成督促耕种,让王成的妻子督促织布,稍有懒惰,就会呵斥他们。夫妻二人相处和睦,不敢有怨言。
过了三年,王家的家境更加富裕,老妇人提出要离开。夫妻二人一起挽留她,甚至流下了眼泪,老妇人这才留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他们去看望老妇人时,发现她已经不见了踪影。
异史氏说:财富通常都是通过勤劳获得的,而这个人却因为懒惰而获得了财富,这也是一件前所未闻的事情。然而,他虽然贫穷到了极点,但却始终保持着真诚的本性,这也许就是上天起初抛弃他,最终却又怜悯他的原因吧。难道懒惰真的能带来富贵吗?其实不然啊!
青凤
太原的耿氏家族,原本是世家大族,府邸宽敞宏大。后来家族逐渐衰败,府中的楼阁房屋连绵成片,有一半都荒废闲置了。此后,这里便开始出现各种怪异的现象,堂屋的门常常会自行开关,家中人半夜里经常被吓得大声喧哗。耿氏家族的主人对此深感忧虑,于是搬到了别墅居住,只留下一位老翁看守门户。从那以后,这座老宅越发荒凉冷落,有时还能听到里面传来欢声笑语和歌声乐声。
耿氏家族有个侄子叫耿去病,他性格狂放不羁。他嘱咐看守门户的老翁,一旦有什么异常情况,就赶紧来告诉他。一天夜里,老翁看到楼上的灯光忽明忽暗,便跑去告诉了耿去病。耿去病一心想要进去探究其中的怪异之处。老翁劝阻他,他却不听。由于对老宅的门户道路向来熟悉,耿去病竟然拨开丛生的蒿草蓬枝,沿着曲折的路径进入了老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