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丸彰彦认真听着,听完后却是笑而不语。
林真秀见对方不搭话,转而和铃木亮平聊了起来。
“铃木前辈是英语专业的吧?”
“是。”
“前辈还没毕业就在NHK打工,毕业后进入Actors学习表演,两个月后就成为东丽的泳衣宣传男孩,四个月后俳优出道,这份精彩的履历真是令人羡慕呢。不像我,C国语专业毕业后,去C国研修,回国后又进入C国蒙古课,从头至尾都没离开本专业,反而感到有些一成不变的遗憾。”
“林企画官这是学以致用,倒是我荒废了学业,愧对师长,心里一直感到遗憾。”
“学习最重要的是长见识、交同志,学到的知识能在工作中用到最好,不能用到,只要有所成就,也能说明没有辜负学校的教育。铃木前辈光凭借《天皇的御厨》就获得东京电视剧大奖(东京ドラマアウォード)、电视剧学院奖,还有银河奖的月度奖,听说下个月的桥田奖也很有希望,池端校长知道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吧。”
“林企画官的名字,我即便毕业了,都从外语会中听到过,那可是东外大五年才出的一个职业官僚,池端校长多半不会记得我的名字,但龟山校长肯定牢牢记住林企画官的名字。”
“我只是一名公务员,卑微的社会公器,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国民服务,眼下在文化交流·海外广报课不过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哪像铃木前辈成为公众人物后,为东外大扬名,实在愧对龟山校长和前辈们。想想如果当年学习英语就好了,毕竟欧美才是如今世界文化的主流,可以更好地将日本文化推广到海外,还能让东外大的声誉传播到亚洲之外,不像现在主要负责东亚,尤其是对C国的文化交流企划,只能做些连锦上添花都谈不到的小事。”
“林企画官太谦虚了,C国市场那样大,同样能做出成绩,很期待未来听到林企画官被任命为驻C国大使的消息呢。”
…………
石丸彰彦在旁听着两人互相吹捧,渐渐有所明悟,等听到话题转到艺人和能力、学历之间的关系时,那名官僚说“这点我就不能苟同铃木前辈的观点了,能力固然重要,但有学历支持的能力上限会更高,下限也有保障。像那些只有高中毕业的综艺艺人,私德多半有亏不谈,没有学历的支持,都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连表演个漫才都不知分寸地胡扯,说什么‘80%日本人讨厌什么,是不是虫子?’‘不是虫子,是C国’,平白无故给外务省添麻烦。害得我和不少同僚在组织面向C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时,对方首先会问我们对日中关系怎么看,和参加者交流时,经常听到对类似事件的抱怨,原本很圆满的活动因此变得尴尬”云云后,心里更是有了数。
于是,他乘着两人还在交谈,不动声色地拿出手机,偷偷给铃木悦光发了一封邮件。等铃木悦光发现有新邮件到来,看完后投来视线,又微微点头,找了个时机,装作接到重要来电,向客人说了声抱歉,起身走到餐厅门口,装模作样打起电话。起身之时,还给铃木亮平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随即以去厕所为借口,也起身离去。
等这两人走开后,铃木悦光就问林真秀,“你打算插手每日和产经·读卖之间的斗争吗?那可不是小事。”
这名公务员立刻摇头,“怎么会呢?不说这三家都不好惹,三井住友还在背后呢,我哪有那么大胆子。”
TBS在五大民放中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存在,其他四家都由一家主流报纸为主要出资方出资成立并控制,如《读卖新闻》和日本电视台、《产经新闻》和富士电视台、《朝日新闻》和朝日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和东京电视台,唯有TBS在1951年成立时,发起方《每日新闻》资金不足,不得不联合《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又引入电通和《读卖新闻》背后的三井银行,才得以成立TBS(东京放送)的前身——东京电台(KRT)。
由于这三家报社立场各异——《每日新闻》是左翼,《读卖新闻》是右翼,《朝日新闻》虽然也是左翼,但和《每日新闻》有旧怨,很快为控制TBS而展开激烈内斗,直至70年代,另外两家保留最低限度的资本后撤资,《每日新闻》才得以独占TBS。
只是,这种稳定没维持多久。80年代末,《每日新闻》和TBS因泡沫经济破灭出现严重经营困难,有求于一直没撤资的三井银行,后者趁机将更偏向自己的《读卖新闻》和《产经新闻》势力重新引入,整合TBS内部不受重视的部门,最后形成每日系与产经·读卖系两大派系,造成TBS对外的“精神分裂”——新闻和电视剧受控于左翼的前者,综艺和记录片受控于右翼的后者,同一个电视台因此时不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观点。比如对C国,新闻部门经常原封不动援引新华社原稿,电视剧部门去年拍过一部直面15年侵华战争和战争中日军暴行的电视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レッドクロス~女たちの赤纸~》》,综艺部门却会为了收视率煽动仇华情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