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前者的可能性更高,不是吗?”
麦克阿瑟和他的美国,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吗?还是不会?
面对这个问题,阿登纳皱着眉,长长叹了口气。
“我也赞同阿登纳部长的看法。”
“是啊,本来与我们建立友好关系的,始终是那个‘合法’的美国政府。如今麦克阿瑟连名分和正统性都丢到狗嘴里去了,我们不可能站在他那一边。”
“而且就算我们对叛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很难保证麦克阿瑟会放过我们。以他现在的行径,无论怎么看,不都和那个该死的拉·罗克一个德行吗!”
其他部长们的反应,也与阿登纳无异。
尤其是这里的关键问题——法国。
正如有人所说,麦克阿瑟的言行,偏偏透着股不久前成为法国执政者的拉·罗克的味道。
“如果他跟法国勾结起来呢?”
光是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汉斯一听这种话就反胃。
美国,那个虽然偶尔闹点小矛盾,但一直以为会是盟军坚实金主的国家,反过来与法国、意大利,甚至可能组成某个邪恶同盟,去当苏联的金主?
这是足以彻底推翻某人原有计划的重大变数。
‘虽然可能性很低,但最坏的情况,也要把和美国开战的可能性算进去。’
到那时,教皇曾预言的“西方的黑暗”,恐怕就不是法国,而是美国了。
真想去问问已故的庇护十世,这真的是你说的那个局面吗?
‘当然,我们德军可不会输给美军。’
战斗力上,汉斯自信远高于他们。
但问题是,那该死的“开挂”般的地大物博与庞大资源。
二战时期的美国是什么国家?
就算不及二十一世纪某个“天朝上国”的水平,那也是一天能造出一艘军舰的疯子。
这样的美国,就算不亲自下场作战,只要给法国来一手租借法案......
六周可能拖成六十周,甚至六百周。
更何况,真要与美国交战——
‘在这个连洲际导弹都还只是幻想的时代,我们怎么去打隔着浩瀚大西洋的国家啊!’
如果美国踏上欧洲大陆,汉斯有信心来一个消灭一个。
可要他们越洋去打美国,那几乎就是反过来的结局。
再强大的德意志海军,若美国摆明车马打物量战,还得分心防着日本,光想就让人恶心。
“......必须把美国分裂掉。”
“总理?”
“阿登纳部长,立刻把所有对麦克阿瑟举起反旗的势力和人物名单交给我。同时准备联系旧金山和洛杉矶的领事馆。”
“您是打算直接介入美国事务吗?”
“正是。”
只要麦克阿瑟有哪怕一丝可能与拉·罗克联手,就绝不能让那家伙拿下整个美国。
“麦克阿瑟的影响力暂时还局限在华盛顿和东部,但不久后,他一定会伸手吞下整个美国。”
“那就是内战了。”
“没错,所以我们要支援反麦克阿瑟派,除掉或压制这个潜在的威胁。”
必要时,汉斯甚至有派出酒馆与“义勇军”的打算。
这事虽然麻烦,案头的文件也会成倍增加,但总比眼睁睁看着麦克阿瑟和欧洲的混账勾结起来,在别人的大陆上搅风搅雨要好得多。
......
与此同时,彼时的美国,正如汉斯所预料的那样,正沿着一条直线狂奔向南北战争以来的第二次内战。
麦克阿瑟固然能凭借其独特的政治手腕收拢军方人心,掌控华盛顿特区以及与之毗邻的东部大城市,但除非他是神,否则不可能将幅员辽阔的整个美利坚握在手中。
“美利坚的自由公民们,为阻止叛军而武装起来!依照宪法第二修正案,行使武装抵抗的权利!”
“暴君只配得到子弹!”
“美国不需要拉·洛克!独裁者麦克阿瑟,滚下台!”
于是,美国各地反对麦克阿瑟的民兵团如燎原之火般骤然兴起。
凡是对这个国家稍有了解的人,都能预见这样的结局。
砰!砰!
“立刻停止非法暴动,马上解散!否则就要开火了!”
“想滚就你们滚出我们的城市去!”
“纽约绝不向暴君屈服!”
“麦克阿瑟,把罗斯福州长放出来!”
这股反麦克阿瑟的浪潮,即便是在他控制的东部地区也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纽约,即便采取了强硬镇压,每天依旧有暴动爆发。
更不用说,与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一同被软禁在家中的纽约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本就是纽约人,就连总统阿尔·史密斯也曾担任纽约州长——这让纽约人对麦克阿瑟的反感,比任何一座城市都更为深重。
于是,与麦克阿瑟所说的“带来新秩序”恰恰相反,美国正一步步陷入比大萧条更深的混乱泥沼。
“麦克阿瑟想如同旧欧洲的君主那样统治美国公民。他用各种华丽辞藻为自己包装,妄图成为美国的国王、美国的皇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