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之人讲究“望、闻、问、切”这四条,还有一种说法是:“医者易也,易者移也。”所以有移重就轻的办法。比如说给老年人看病,要是看准脉息不好,一定会先安慰病人,说:“没事儿,开个方子,吃不吃都行。”等出来后,才对家属说:“老人家脉息很不好,赶紧准备后事吧。”家属就问:“先生,您刚才怎么不说呢?”医生就会解释:“我要是不先开导着说,上了年纪的人一听病情严重,痰往上一涌,那不马上就不行了嘛。”这就是移重就轻的方法。闲话少叙。
再说公孙策给妇人看病,虽然是微服私访,但他向来有真才实学,各种医理都了如指掌。诊完脉,他心里已经知道了病因。站起身,又回到西屋坐下,说道:“我看您儿媳妇的脉象,是双脉。”尤氏听了,说:“哎哟!确实是啊。她大概有四五个月没来……”公孙策又说:“依我看,这病是因为气恼引起的,心情郁闷不舒畅,竟然是气裹胎的症状。要是不早点治疗,恐怕会发展成痨症。必须把病因弄清楚,才能对症下药。”老婆子听了,不禁吃了一惊:“先生您真是神仙啊,谁说不是因为气恼得的病呢!那我给您细细说说。我儿子在陈大户家当长工,平时多亏大户帮衬些银钱。有一天,我儿子突然拿回来两个元宝……”刚说到这儿,就听到东屋妇人说:“这事就别说了。”公孙策赶忙说:“用药必须要了解清楚情况,我听得准确,下药才能有效果。”老婆子说:“孩子,你安心养病,这有什么怕的?”又接着说:“我看到元宝,心里就起了疑心,就问这元宝是从哪儿来的。我儿子说,是因为大户和七里村张有道的媳妇关系不太正常。那天陈大户去张家,正巧被张有道撞见了,所以大户想害死他,就给了我儿子两个元宝。”说到这儿,东屋妇人又说:“妈,别再说了,这事怎么能说呢!”老婆子说:“闺女呀,先生也不是外人,说清楚了好用药啊。”公孙策也说:“对,对,不说清楚,药肯定不灵。”老婆子接着说:“给我儿子两个元宝,是让他找什么东西。我儿媳妇劝他,他不听,后来儿媳妇还给他跪下央求。没想到我这不争气的儿子不但不听,还踢了媳妇几脚,把元宝揣起来,赌气走了,到现在都没回来。后来果然听说张有道死了。又听说张有道接三那天晚上,棺材里连着响了三阵,就跟炸尸似的,连和尚都吓跑了,从那以后我儿媳妇就更加忧愁烦闷了。这就是她得病的原因。”
公孙策听完,提起笔写了一个药方,递给老婆子。老婆子接过来一看,说:“先生,我看别人的药方上有好多字,怎么您的药方就一行字呢?”公孙策回答说:“用药得当就能发挥神奇的功效。我这个方子是独门奇方。用一张红锦,放在阴阳瓦上焙干,用无灰老酒冲服,最能安胎活血。”老婆子听了,记在心里。公孙策又问:“您儿子帮大户办成了这事,大户难道没有给什么谢礼吗?”公孙策问这个,是算准了等案子一查明,尤狗儿肯定会被治罪,这婆媳俩就没人赡养了,所以趁机给她们想个办法,这也是公孙策作为文人的巧妙心思。话说回来,就听老婆子说:“听说他答应给我儿子六亩地。”先生问:“这六亩地有字据吗?”老婆子说:“哪有字据啊,还不知道他给不给呢。”先生说:“这怎么行!帮他办了这么大的事,要是没有字据,将来您靠什么生活呢?这样吧,我帮您写张字据,要是将来闹到官府,就拿这字据向他要地。”乡下人就是好哄,当时老婆子高兴坏了,说:“多谢先生!可就是没有纸,这可怎么办呢?”公孙策说:“没事,我这儿有纸。”说着打开药箱,拿出一大张纸,立刻写好字据,还假装画了个中保,押了个花押,交给老婆子。老婆子千恩万谢。先生背起药箱,拿起招牌,起身告辞。老婆子说:“麻烦先生了!连点谢礼都没有,茶也没喝一口,真让我过意不去。”公孙策说:“客气了,客气了。”出了柴门,公孙策此时精神抖擞,心情格外舒畅。原本因为屡次科举不中而心情低落,现在却仿佛金榜题名一样,又累又饿都忘得一干二净,脚步轻快得像飞一样,径直朝着开封府走去。这正是心里高兴访得了稀奇事,心情畅快听到了确凿消息。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白话三侠五义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白话三侠五义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