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李师傅一边帮老伴收拾碗筷,一边压低声音说:"我想好了,要是厂里真不行了,咱们就开个五金店。"
老伴擦了擦手,走进房间里,从柜子深处摸出个布包:"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了六千多。”
“加上你的补偿金,应该够了吧?"。
李师傅点点头:"李县长说了,要是钱不够,政府还能给免息贷款。"
他顿了顿,眼里闪着光:"咱辛苦一辈子,也该为自己活一回了。”
与此同时,在厂区另一边的职工宿舍里,老刘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他推了推身旁的妻子:"厂里可能要改革,我这样的老工人怕是保不住饭碗了。"
妻子翻了个身,语气出奇地平静:"下岗就下岗呗,又不是活不下去。”
“李县长不是说了有补偿金吗?"。
她顿了顿:"你忘了我大舅去年下岗后,用补偿金开了个早点摊,现在日子过得比在厂里还红火。"
老刘闻言一愣,随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照在他紧锁的眉头上渐渐舒展开来。
这一夜,棉纺厂工人的家里,几乎都在上演着类似的对话。
有人担忧,有人憧憬,但更多的是像老刘这样,从最初的惶恐中慢慢理出了头绪。
李达康播下的改革种子,正在这些普通工人的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喜欢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