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对焦勖这个姓名比较陌生,然则这焦勖却是对火器,特别是火药非常专精的一名专家级人物。
焦勖在崇祯朝早期就开始关注火器的制造和使用等相关技术。
他参考了大量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火器资料以及国内已有的火器技术文献等,崇祯十六年时写成《火攻挈要》(又名《则克录》)一书。(此为史实)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火器的制造技术、使用方法、火药配制等知识,对当时及后世了解和研究火器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哦?那与本王现在还是乡邻啊!哈哈!”周云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在工坊里回荡。
现场人员都跟着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这还真是,现在夏王府就在汝宁府的汝阳,焦勖是汝宁府人,可不就是乡邻嘛。
“你这画的火炮很不错,不过这种火器要想办法改善火药才行。”周云微笑着,眼里满是鼓励,对他点了点头。
焦勖眼中精光闪闪,忙恭敬回道:“夏王眼光卓绝,这火器确实对火药的要求很高,小的定当竭力改进,还请夏王放心。”
周云笑着轻拍了拍他臂膀,对一旁的洪永贵说道:“洪场长,给这位焦师傅升任管事,安排单独一间工房,调派充足的人手给他,来研制这种新武器,但要严格保密。”
洪永贵赶忙点头应下,承诺下去后就立马安排。
对于怎样研制这种加特林机枪式的火器,周云也不懂,但他知道这种枪械需要用无烟火药生产子弹,用供弹射击。
但怎样获取无烟火药,他也不怎么懂,再说如今这技术水平也达不到实验提取。
如今的技术条件只能在黑火药的基础上发展武器,他心里盼着他们这些这时代的能工巧匠能有所突破。
在视察完汝阳兵工场内的研制工房周云又去看了下冶炼,火药等相关工房后就准备回府。
刚要走,就瞧见黑云卫郭黑子匆匆赶来,脚步急促,神色慌张。
周云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莫不是哪里出事了……
周云看着走近的郭黑子先开口问道:“这么急,发生什么啦?”
“回王爷,孙尚书身子突然不适晕倒,现下已被紧急送医。”郭黑子快速的回禀道。
周云吓了一跳。
忙快步边向外走边急声问道:“现在人怎么样?是什么原因晕倒?”
“有可能是中毒,还好是在参赞院内,王妃得知后先行采取了紧急处理,现在人已没事,被送往了医护院,由院使国丈爷在治疗。”
周云心中稍定。
牵过战马,飞身上马打马向医护院急奔而去。
途中,周云想着这孙明远为什么会中毒,谁干的?内部的还是外部的人干的?
想想他也能理解为什么对孙明远下手。
孙明远是自己的得力助手,身兼数职,参赞院参赞,兵部尚书,军机院副使,曾是中柱军的主将,向云军都统。
且亲自带兵东进徐州,解围归德,淮安,南下南京城协同自己拿下南京城,后又北上拿下山东兖州,包括原先的昂车关都是其亲自领兵成功阻敌于昂车关外。
这样一个大夏的柱石,不找他下手找谁?内外皆有可能,内则是眼红嫉妒,外则是欲除之而后快。
一行人快马飞奔到医护院。
周云飞身下马,本来急切的心情在进门那一刹那,突然平静了下来。
他又想到了那句:每临大事有静气。
自己都急了,身边其他人怎么看?不以为天都塌了?现在情形根本就不至于。
路旁不停的有人向周云行礼,他都一一微笑应对,让人如沐春风。
在郭黑子引领下周云一行来到孙明远的病房。
门口用一张门帘挡着,郭黑子抬手掀起门帘,周云低头迈入里间,一股药草味扑面而来。
内里有四人,两名亲卫站在门口,床边站着周云的老丈人王平和一名年轻人。
见到门口的动静,四人都看向门口。
见到是夏王周云亲至,皆是弯腰施礼,“拜见夏王”。
周云摆了摆手,径直走向床边看向床上的孙明远。
此时的孙明远脸色苍白,眼睛紧闭,嘴唇还有些乌青,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
周云对王平称呼了声";爹";后问道:“明远情况怎么样?”
王平看了眼周云又看向孙明远回道:“彩……王妃处理的及时,要不然他性命定是不保,现在嘛!已经没了性命之忧,但还要清毒,我打算用……”
周云知道自家老丈人又要长篇解释忙打断道:“他怎么不醒呢?”
“没事,王妃给他灌了皂角水,来这又被灌了很多,他吐的已经虚脱了而已,我又给他开了解毒的药喝了下去,此时,让他休息一下。”
周云这才松了口气,拉着王平到一侧小声问道:“爹,他这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