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在城濮之战中大获全胜,那是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啊!晋军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天,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然而,胜利之后,晋军并没有像那些急躁冒进的军队一样立即班师回朝。他们在楚军营地中足足住了三天,仿佛是要把这段胜利的时光尽情沉浸。营地里,缴获的军粮堆积如山,那是从楚军手中夺来的,代表着胜利的果实。将士们围坐在军粮旁,大快朵颐,尽情享用。平日里在战场上风餐露宿,如今终于能饱餐一顿。疲惫的将士们得以在这胜利的氛围中,恢复体力,休养生息。三日后,晋军士气高涨,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透露出胜利的豪迈。他们整齐地排列着,迈着矫健的步伐,胜利班师。
同月甲午日,晋军的旗帜在衡雍的上空飘扬。衡雍,这片古老的土地,见证了晋国的辉煌时刻。此时,重耳——这位历经千辛万苦从公子一步步成为国君的晋文公,开始筹备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他望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心中萌生出一个宏大的想法:为周襄王建造行宫。他深知,周襄王作为天下的天子,是天下共主,其地位举足轻重。建造行宫的目的,是要盛情邀请周襄王前来相会,以此展示晋国的雄厚实力与对天子的无比敬重。在工匠们忙碌的敲打声中,在木材的堆砌声中,行宫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楚国的盟友郑文公,在楚军惨败后,深知楚国已经无力再守护郑国。郑国,这个在诸侯纷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为了郑国的未来考量,郑文公无奈之下,只能向晋国求和。重耳欣然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他与郑文公在衡雍正式订立了盟约。订立盟约的现场气氛庄重而严肃,郑文公满心忧虑,而重耳则展现出一个大国君主的风度和威严。这一盟约的签订,对郑国来说,无疑是带来了生的希望,从此郑国将在晋国的庇护下得以生存;对晋国而言,不仅在与中原各国的角逐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整个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也得到了不可小觑的提升。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丁未日,这一天仿佛是重耳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阳光格外明媚。周襄王在王子虎的陪伴下来了。他们的到来使得整个场面庄严肃穆,仿佛时间都为之一凝。
重耳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自己掳获的楚国俘虏一一呈献给周襄王。俘虏们低着头,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无奈。郑文公则以臣子的身份,恭敬地代替周襄王主持典礼。典礼的规格极高,殿内摆满了珍馐美馔,周襄王用甜美的美酒款待重耳,还热情地劝他进酒,尽显主人的盛情。重耳谦逊地接受着周襄王的款待,心中满是感恩。
而后,周襄王命王子虎等大臣郑重地策命重耳为侯伯,正式册封他为诸侯之长。这一时刻,重耳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但他依然保持着谦逊的姿态。
此外,周襄王还赐予他一系列珍贵且意义深刻的赏赐:大辂(祭祝乘车)之服、戎辂(王乘兵车)之服,象征着重耳在军事与祭祀方面的尊崇地位;红弓一把,红箭一百支,黑弓十把,黑箭一千支,这些弓箭不仅代表着赏赐,更是对重耳军事指挥权的认可;香酒一卣,珪瓒象征着尊贵的身份与礼仪;更有虎贲士三百人,这是一支忠诚且勇猛的护卫力量,体现出周襄王对重耳的信任与倚重。
周襄王又尊称重耳为叔父,这是对他地位的极大认可,同时也殷切希望他能够服从天子的命令,发挥侯伯的威望与影响力,安抚四方的诸侯,坚决惩治那些不前来朝见、不尊礼法的诸侯,维护天下的秩序与安定。重耳面对如此隆重的赏赐与嘱托,谦逊有加,恭敬地辞谢了三次才欣然接受。他的每一次谦逊,都展现出他的大度和智慧,让在场的人都对这位新晋的侯伯刮目相看。
重耳从进入成周开始,便极为注重对天子的敬重与礼仪规范。他一共三次前往朝觐周王,每一次都以最虔诚、最庄重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天子权威的尊重,对周王朝体系的拥护。他的行为,让其他诸侯看到了他的谦逊和对周王室的忠诚,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诸侯中的地位。
在这场楚晋大战之后,郑国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卫侯不知是出于恐惧还是对局势的误判,得知楚兵大败的消息后,先是慌乱地逃奔楚国,随后又辗转至陈国。他派遣大夫元晅带着弟弟叔武去接受结盟的好意,试图在纷乱的局势中寻找一丝安稳。
癸亥日,庄重的王子虎在王宫与诸侯们举行会盟仪式。这次会盟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史称践土之盟。会盟现场,各国诸侯齐聚一堂,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带着各自的随从和仪仗。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增添了一份荣耀。重耳站在人群中,目光坚定而自信。这次会盟的意义远超一般的诸侯会盟,是齐桓公葵丘之盟之后又一次在诸侯间引起巨大反响的盛会。经此一会盟,重耳正式确立了他在春秋时代诸侯中的霸主地位,成为继齐桓公之后当之无愧的第二位霸主。他的名字,从此响彻华夏大地,成为各国诸侯口中的传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