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好,贾芸是个好的,能耐不必多说,有目共睹,要紧的是性子好,纯孝之人,虽发达了也不忘旧交,曾经帮过他的,现在多半在他的名下做事,都是给了优厚的俸禄养着。包括贾家的族人,嫡脉从来不管,贾芸基本上都包下来了。富贵发达之后,能做到如此地步的毕竟是少数。”
隆正帝的性格,只要是欣赏某人,看在眼里的就都是好的。
林如海对贾芸其实是满意的。
贾芸的文才,光是两论留下,将来就能名垂青史了。
加上对朝政的促进,还有军功,爵位,将来必是史书上能独开一传的存在。
这且罢了。
性格也确实是如隆正帝所说,贾芸的所作所为,给外人看来都是仁善厚道的性格,是一个发达了也不骄狂,自己不挥霍,待部下又是极为大方。
对自己母亲卜氏,贾芸当然也是孝顺。
一直住在一起,晨昏定省当然必不可少,甚至经常会带卜氏等人出外散心。
这在京城也是有名的事,哪怕林如海在扬州都听说过。
缺点在哪?
林如海反而认为,贾芸太完美了。
而且太擅长经营统筹。
这才多久?
书局过千人,第三部倚天又开始连载了。
由于前两部打的底子,加上贾芸的名气和地位今非昔比,倚天一出,真的是堪比后世首播射雕时的盛况。
后世那是万人空巷,人人均在家里看电视,现在则是各茶楼爆满,人们看报纸连载不过瘾,还要在茶楼里听人说书,和同好讨论剧情,个个说的眉飞色舞,一直到茶喝完,嘴干舌燥,这才满意归家。
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光是成册的书卖的好,报纸更是火爆无比。
京城加上南抵开封,扬州,西至西安,太原等地都有报纸出售,甚至江南也有报纸,就算隔几天,时效性略差,但购买的人仍然极多,甚至是趋之若鹜。
便是林如海在扬州时也是正常订阅报纸。
报纸已经多次增版,信息量极大,对官员们来说,比枯燥且信息量极小的邸抄要有用的多。
至于众人追捧的小说连载,或是市井花边新闻,对林如海这样的重臣来说反而是最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一份报纸,也是别出心裁,对官员,士绅,普通百姓,乃至武官都有用处。
这份心田和经营之能,岂不令人心惊?
林如海表面随和,其实内心也自有骄傲。
当年探花,天子信臣,坐镇一方总理盐务,岂是等闲之辈?
但内心自我审视,论才能,自己比贾芸怕是差的远。
光是眼光卓越,博古通今且高屋建瓴,归纳总结的本事,怕是几千年来第一人。
这样的顶尖人才居然还是个少年人。
林如海都是常常嗟叹。
这贾芸真的是妖孽般的人物!
万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要成自己的女婿。
思来想去,林如海只是苦笑道:“陛下,恕臣直言,婚事还要两相情愿,臣家愿意,也要看贾芸家里如何想法?若是勉强赐婚,怕将来会成怨侣。”
隆正帝大笑道:“朕行事岂会如此孟浪?早就问过贾芸,那小子很愿意!”
这倒是万万想不到的事。
转念一想……
贾芸也是贾家近支族人,怕有不少机会到荣国府,估计是见过黛玉。
而黛玉的才情,相貌,又是万里挑一,毫无瑕疵。
林如海不管怎么谦逊,给自己独生女儿的评价那是肯定不会有丝毫保留。
这一下,破案了。
搞不好是贾芸主动要求赐婚!
“臣无异议。”
林如海至此无话可说。
他内心隐隐担心的是贾芸将来权势更大,财富更多,恐引起天家忌惮。
那也是二三十年之后的事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到时候提醒一下贾芸便是。
以此子才智,应该会给自己留退步。
了不起辞去军职,天家给勋臣保有富贵还是可以的。
“那朕便令人去传旨了。”
隆正帝颇为欣慰。
他要大用贾芸和林如海,但贾芸未婚,这始终是个毛病。
得给这小子上笼头。
同时,给林卿实际的奖励。
林家不缺钱,林如海手里的活钱搞不好比他这个天子还多。
权力地位,得慢慢来。
林家五代列侯,封爵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林如海将来为尚书,入阁为相,封爵也是必然。
还能赏什么?
好在林卿只有一个独生爱女,天子赐婚,择一世间少有佳婿,林卿此后再无羁绊不安,当一门心思为朝廷效力了。
贾芸又娶了妻,留在京中为质,此后再有子女诞下,这匹野马也就算真正套上了笼头。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隆正帝和忠顺王一想起这个人选,便是觉得妙极。
难得的是……
那日召贾芸入宫,说起赐婚人选是黛玉时,那贾芸丝毫没有犹豫,一口便答应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