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得不害怕。
袁夫人一个女子,表面温柔实则个性彪悍,如今还痴迷上了铸剑,她手中若是握了宝剑,谁还敢靠近她半分?
哪个不怕死的女子敢和她去争抢孙将军的宠爱?
当年袁夫人不拿刀不拿枪,孙将军旁边的什么布姑娘啊,什么谢王家的贵妾啊,都搞得无影无踪了。
这时候事情已经挑明,再有来者岂不是轻则身首异处,重则被砍成肉泥吗?
“算了,不要了。在这江东,想要飞黄腾达,又不只有走裙带关系一条路。孙将军还是比较开明的,重用人才,有些路不必靠家中的女儿去走。”
直到袁绮绮送给孙权的宝剑终于铸造成功,她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她那么实诚地想要帮孙权招募几个年轻女子来,缓解她如今承受的舆论压力,却没有成功。
孙权倒是明白呀,他彻头彻尾地明白为什么。
因为一开始就是他告诉大家:“袁夫人管的严!”
孙权就是要整个江东都知道,袁夫人管他管的究竟有多严。
孙权最近在文臣武将前的表现也是更过分,他逢人就炫耀袁夫人送给他的宝剑,眼里全是笑意,甜蜜得很的感觉。
其实,这把剑迟来了一两年。
当年曹操请 “镇江老袁” 写丁夫人故事时,袁绮绮为哄他开心顺口承诺。
这忽然承诺及时兑现,不是因为袁绮绮彪悍要震慑潜在威胁者,其实恰逢曹操率四十万大军南下。
而孙权也即将带领江东男儿征战合肥,抵抗曹操。
“袁夫人担心我,特地为我铸了这把白洛剑防身。”
孙权秀完恩爱,完全不管众人如何反应。
有人看的是热闹,有人爱煽风点火。
他们都不懂孙权为什么爱袁绮绮,也不懂袁绮绮心中孙权已经有多重要。
他们只是按照自己脑海中的逻辑去理解这个世界。
孙权想证明,他在袁绮绮心中的分量。
初见时,孙权于袁绮绮而言,是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上位者,是能决定她生死、左右袁家兴衰的 “大老板”。
“那时的袁夫人,在我前唯有小心翼翼维系关系,在孙家步步小心,生怕行差踏错。”
可经过这些年朝夕相处,袁绮绮是否读懂了孙权这位孤独的王者,有没有像平常夫妻一般信任他。
其实孙权能感受到,袁绮绮眼中的他,从那曾经冷峻疏离的表象,逐渐褪去不可靠近威严,在她眼中化作了有血有肉、会笑会闹的平凡夫君。
他和她朝夕相伴的这些年里,她盼着能与他安稳度日,平平淡淡携手余生。
然而,安稳日子总是难得。袁绮绮和孙权这些年的生活充斥着忙碌与责任。尤其是孙权,既要应对曹操的步步紧逼,又要与刘备势力明争暗斗。
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与袁绮绮心中的理想是有差距的。
孙权不想她失望,才趁机逼她,勇敢和他一起面对。
“她既已做了我孙权唯一的妻,便只有随我一起卷入政治旋涡。不能躲,不能空想。需要努力适应,与我同进退。”
袁绮绮何尝又不是这么做的呢!
她太知道,历史上孙权与曹操在合肥的数次交锋,绝非表面那般轻描淡写。
绝非各自带着军队到合肥演习一番,你收兵我也退兵。
其实那些战役凶险异常,每一次对峙都是生死较量。
所谓江东之地,内部关系实在错综复杂。孙权忙内忙外,一头青丝都熬成了紫色。
“可怜啊可怜,他累得慌。我也不容易。”
如今见孙权从容应战,积极轻松的模样,袁绮绮简直觉得不对。
回想赤壁之战前夕,那大概是孙权此生最焦灼的时刻。
面对未知的曹操大军,孙权不确定江东能否团结抗敌,甚至已做好战败的最坏打算,连家人的后路都一一安排妥当。好在赤壁一役大胜,孙刘联盟奏效,此后与曹操的几次交锋中,孙权并未遭受重大损失。
由此,孙权对曹操的实力判断愈发清晰。
当然,长此以往,孙权会误以为曹操即便带了再多的兵力,浩浩荡荡而来,曹操也不能突破长江天险,也不能突破他在江东经营多年的强悍水军。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袁绮绮忧心的是,曹操、刘备皆比孙权年长,阅历丰富,吃过的亏、上过的当数不胜数。曹操年事已高却仍心怀壮志,图谋天下,这份野心绝不是简单的骄傲自大、好高骛远,所能解释的。
她清楚记得,那场让孙权背负 “不善用兵” 骂名、成就张辽威名的逍遥津之战。
演义很是夸张,将孙权十万大军溃败的情节大肆渲染,孙权因此被后人戏称 “孙十万” 。
“演义嘛,加入了作者的爱憎喜好,作者以刘备为正义,也不得不正视曹魏的权利合法性,在三国三大巨头中一再贬低孙权与江东政权,这与演绎作者写书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