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民俗文化村的大型节庆活动中,四合院园区组织了部分游客前去参观体验。一位游客兴奋地说:“没想到除了咱们园区,附近还有这么热闹的民俗文化村,这次可真是大开眼界。”
同时,民俗文化村的传统舞蹈表演团队来到四合院园区,为游客带来了精彩的表演。游客们看得津津有味,现场掌声不断。
易鑫看着热闹的场景,对民俗文化村负责人说:“看来咱们这合作开了个好头,希望以后能越做越好。”
民俗文化村负责人笑着回应:“是啊,易先生,咱们携手合作,一定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有游客反映,在两个园区之间的交通不太便利,影响了游览体验。还有就是,部分游客觉得两个园区的文化项目有一些重复,缺乏新鲜感。
在四合院的会议上,易鑫皱着眉头说:“各位长辈、伙伴们,和民俗文化村合作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游客觉得园区间交通不便,而且项目有些重复。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大爷说:“交通问题确实得解决,不然会流失不少游客。咱们可以和民俗文化村商量,看看能不能开通园区之间的专线班车。”
二大爷点头道:“一大爷说得对。至于项目重复的问题,咱们得和他们沟通,重新规划一下双方的特色项目,避免同质化。”
傻柱挠挠头说:“要不咱们搞点只有咱们园区有的独家体验项目,比如结合四合院的历史,开发一些独特的文化游戏,这样就能和他们区分开了。”
秦淮茹说:“傻柱这主意不错。而且咱们可以在交通专线班车上,安排导游给游客提前介绍下一个园区的特色,提高游客的期待值。”
三大爷推了推眼镜说:“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又得涉及资金投入。易安,你得和民俗文化村那边再谈谈,看看费用怎么分担。”
易鑫听后说道:“好,我这就和民俗文化村那边沟通。开通专线班车的费用、开发独家体验项目的成本,都得好好商量。希望咱们能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让合作更加顺畅。”
于是,易鑫再次和民俗文化村负责人取得联系,把这些问题和大家讨论出的解决方案告诉了对方。
民俗文化村负责人听后说:“易先生,您提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开通专线班车没问题,费用咱们还是按之前宣传推广费用的比例分摊。关于开发独家体验项目,我们也觉得很有必要,咱们两边可以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不同类型的项目。”
易鑫笑着说:“那就好,咱们想到一块去了。等各自确定好独家体验项目后,再互相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互相补充,形成更好的文化体验链。”
民俗文化村负责人点头道:“行,就这么办。相信经过咱们的调整,一定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园区之间开通了专线班车,每天定时往返,方便了游客的出行。四合院园区开发了以四合院家族故事为背景的文化解谜游戏,游客通过完成任务、解开谜题,深入了解四合院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民俗文化村则推出了大型实景民俗戏剧表演,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民俗故事的魅力。
游客们对这些改进非常满意。一位游客在体验完两个园区的新项目后说:“这次来游玩,感觉比之前丰富多了。园区之间交通方便,而且每个园区都有独特的项目,真的很有意思。”
随着问题的解决,四合院传统文化体验园区和民俗文化村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双方的游客数量都有了显着增长,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然而,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易鑫又有了新的思考。在一次和四合院居民的交流中,易鑫说道:“各位长辈、伙伴们,咱们园区现在发展得不错,和民俗文化村的合作也很顺利。但我在想,咱们能不能进一步拓展,和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让四合院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更上一层楼呢?”
一大爷有些疑惑地问:“易安,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具体要怎么做呢?”
易鑫解释道:“比如和高校的历史、文化研究专业合作,让学生们以四合院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四合院文化的内涵,为我们提供更多文化素材。和科研机构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数字化技术,对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进行记录和保存,这样能更好地传承四合院文化。”
二大爷眼睛一亮,说:“易安,你这想法好啊!高校的学生思维活跃,说不定能给咱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而且用数字化技术记录,能让四合院文化保存得更长久。”
傻柱挠挠头说:“听起来挺厉害的,但这合作怎么开展呢?人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能愿意跟咱们合作吗?”
易鑫笑着说:“傻柱叔,咱们可以主动联系他们呀。咱们园区现在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相信会有高校和科研机构感兴趣的。我们可以邀请他们来园区参观,了解我们的发展模式和文化特色,再商讨合作的具体方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