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学术研讨会筹备方面,虽然邀请到了不少专家学者,但在研讨会的场地安排和时间协调上出现了问题。部分专家学者的行程与文化节的时间安排有冲突,而且合适的研讨会场地也比较难找。
谭侨表示:“我们要和专家学者们再次沟通,尽量协调出一个合适的时间。场地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和周边的学校、文化机构合作,借用他们的场地。”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科技应用小组重新规划了展示区域,通过调整投影角度和增加辅助设备,提升了全息投影的效果。同时,在与其他技术团队交流后,解决了智能导览 APP 的技术难题,各项功能得以顺利实现。
四合院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筹备团队通过与设计类自媒体合作,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积极推广,吸引了大量设计爱好者的关注,投稿作品数量大幅增加。
在小型学术研讨会筹备方面,经过与专家学者的多次沟通,调整了研讨会的时间安排,同时成功与周边的一所学校达成合作,借用学校的会议室作为研讨会场地。
随着文化节的日益临近,各项准备工作逐渐完善。大院里增添了充满科技感的全息投影展示区域,智能导览设备也准备就绪。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的优秀作品在专门的展厅进行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文化节当天,全息投影展示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四合院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一位游客惊叹道:“这个全息投影太震撼了,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四合院的历史底蕴,这种体验太独特了。”
智能导览设备也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 APP 获取到了个性化的讲解服务。
四合院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的展厅内,各种创意十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有将四合院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模型,有以四合院为主题的精美服装设计图,还有充满创意的平面设计作品。游客们纷纷称赞这些作品的创新性和文化内涵。
小型学术研讨会也顺利举行,文化学者和历史专家们的精彩分享,让游客们对四合院文化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一位游客听完研讨会后表示:“以前只觉得四合院是一种传统建筑,听完专家的讲解,才知道里面蕴含着这么多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故事,真是受益匪浅。”
易鑫和谭侨看着文化节现场热闹非凡且秩序井然的场景,心中满是成就感。
易鑫对谭侨说:“这次文化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新的元素让文化节更加丰富多彩。”
谭侨笑着回答:“是啊,但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你看,虽然这次活动整体很成功,但在活动的组织协调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精细。比如不同活动区域之间的引导标识可以更清晰一些,避免游客迷路。”
易鑫点头表示认同:“对,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要在后续的活动中,进一步优化活动组织流程,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文化节结束后,易鑫和谭侨又一次组织大家进行总结。
刘大爷感慨地说:“这次文化节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科技元素的融入、创意比赛和学术研讨会都让文化节提升了一个档次。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四合院文化节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典范。”
易鑫说道:“刘大爷说得对。大家在这次文化节中又发现了哪些问题,或者有什么新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一位居民说:“我觉得可以在文化节中增加一些互动性更强的表演,比如让游客参与到传统戏曲的表演中,或者举办一些民间技艺的挑战赛,增加游客的参与感。”
另一位居民建议:“我们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联合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共同推广传统文化,扩大四合院文化节的影响力范围。”
还有居民提出:“在文化节的文创产品开发上,我们可以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便携性,开发一些像带有四合院元素的手机壳、笔记本、水杯等日常用品,方便游客购买和携带。”
易鑫和谭侨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建议,他们深知,四合院文化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每一次的总结和改进,都是为了让四合院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四合院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又一次踏上了为下一次文化节精心筹备的征程。
针对增加互动性更强表演的建议,易鑫和谭侨迅速成立了表演策划小组。小组由对传统表演艺术有了解的居民、专业的表演艺术家以及活动策划人员组成。
易鑫对小组说:“咱们要设计出既有趣又能让游客深度参与的表演互动项目。大家可以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畅所欲言。”
一位专业的戏曲演员张老师首先发言:“对于戏曲表演互动,我们可以在文化节现场设置一个小型的戏曲舞台,安排专业演员进行简单的戏曲片段表演,然后邀请有兴趣的游客上台,由演员现场指导,学习一些基本的戏曲动作和唱腔,最后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表演。这样既能让游客体验到戏曲的魅力,又能增加互动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