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文化数字博物馆的体验区在文化节现场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们通过手机或电脑,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四合院世界,全方位了解四合院文化。一位游客赞叹道:“这个数字博物馆太厉害了,我可以随时随地参观四合院,还能了解到这么多详细的知识,真的很棒。”
国际文化交流对比活动也在文化节期间顺利举办。不同国家传统居住文化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特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文化交流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深入探讨传统居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
易鑫和谭侨看着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心中充满了欣慰。
易鑫对谭侨说:“这次新的尝试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合院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谭侨笑着说:“是啊,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你看,在四合院文化进社区活动中,虽然参与人数不少,但不同社区的参与热情还是有差异,我们要思考如何进一步调动所有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数字博物馆虽然体验不错,但在推广方面还可以加强,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国际文化交流对比活动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让文化交流更加多元化。”
易鑫点头道:“你说得对,我们继续努力。文化节结束后,再组织大家好好总结,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和提升。四合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化节结束后,易鑫和谭侨再次召集大家进行总结。
刘大爷高兴地说:“这次文化节的新活动都很成功,四合院文化进社区让更多人了解了咱们的文化,数字博物馆很有创意,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也提升了咱们文化节的档次。但咱们还得继续加油,让四合院文化走得更远。”
易鑫说道:“刘大爷说得没错。大家在这次文化节中还有什么发现或者建议,都说说吧。”
一位居民说:“我觉得可以和周边学校合作,把四合院文化纳入学校的课外实践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到四合院参观学习,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从青少年抓起,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另一位居民建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四合院文化志愿者服务网络,吸引更多热爱四合院文化的人加入,让他们参与到文化节的组织、社区推广以及数字博物馆的维护等工作中来,扩大我们的力量。”
还有居民提出:“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节期间的活动。可以与国外文化机构开展长期的合作项目,比如互派文化使者,进行文化交流和学习,深入了解不同国家传统居住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丰富我们的四合院文化。”
针对与周边学校合作将四合院文化纳入课外实践课程的建议,易鑫和谭侨迅速与周边多所学校取得联系。
易鑫在与一所小学的校长沟通时说道:“校长,四合院文化是咱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能和学校合作,让孩子们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四合院文化。比如定期组织孩子们到四合院实地参观,安排专业的文化导览员讲解,还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些四合院文化主题的手工制作、绘画比赛等活动。”
校长表示赞同:“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在活动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课程安排和安全问题。”
谭侨回应道:“您放心,我们会和学校的老师们共同商讨活动计划,根据孩子们的课程表来合理安排参观和校内活动的时间。安全方面,我们也会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经过与多所学校的沟通协调,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易鑫和谭侨组织了一支由文化专家、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的教学团队,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一套丰富多样的四合院文化课外实践课程。
文化专家李老师说:“在实地参观环节,我们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四合院的建筑结构,比如为什么四合院大多是坐北朝南,不同房间的功能和用途等。让孩子们对四合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育工作者王老师接着说:“校内活动方面,像手工制作四合院模型、绘制四合院主题手抄报等,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四合院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奖项,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志愿者小张也补充道:“还可以开展四合院文化故事分享会,让孩子们自己收集或者创作与四合院有关的故事,在学校里分享,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与此同时,建立四合院文化志愿者服务网络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易鑫和谭侨通过在社区、网络平台发布招募信息,吸引了众多热爱四合院文化的人前来报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