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笑着回答道:“回父皇,儿臣一直对纸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研究过各种纸张的制作方法。有一次偶然间发现了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这两种材料,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终于找到了最佳的配比和工艺,制作出了这种新型宣纸。”
朱元璋从桌上拿起一张宣纸,仔细端详了一番,眼中流露出满满的赞赏之意,不禁赞叹道:“朕看这宣纸,薄如轻雾,却又如此坚韧,实在是难得啊!其制作工艺之精巧,可见一斑。想必你们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吧?而且所选原料也颇为讲究,青檀树皮与沙田稻草的完美结合,才成就了如此出色的纸张。若是用于书写诏令,朕的旨意定能更加清晰地传达至天下百姓。”
一旁的马皇后也伸手轻轻抚摸着宣纸,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轻声细语地说道:“这纸的触感极为细腻,如同丝绸般光滑,仿佛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心血与智慧。若宫中的妃嫔们以此纸书写诗词,必定会增添许多雅致。此外,这宣纸还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原材料的天然优质特性,在这张纸上得到了完美展现。”
朱标也微笑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开口说道:“皇弟和弟媳这次真是做得太出色了!这宣纸不仅品质上乘,制作成本更是比之前降低了大约三成。如此一来,更多的学子能够使用上好的纸张,对于他们的求学之路无疑是一大助力。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啊!而且,你们精心挑选的原材料,既保证了纸张的质量,又成功地将成本降低了下来,如果能够广泛推广开来,必定会让许多老百姓受益,同时也有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
听到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的赞扬,朱棣和徐妙云的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充满了自豪和欣慰之情。紧接着,朱棣和徐妙云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朱棣首先开口说道:“父皇、母后、皇兄,儿臣与妙云有一事相求。”
朱元璋微微挑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问道:“哦?何事如此神秘,说来听听。”
徐妙云紧跟着开口说道:“此次新制的宣纸,儿臣与朱棣认为应暂时内部使用,先不让群臣知晓。”
朱标面露疑惑之色,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
朱棣赶忙接过话头,向父亲和兄长解释道:“后天便是恩师刘伯温的寿辰,儿臣与妙云思量着,代表皇家送小部分宣纸作为生日礼物给恩师。这宣纸乃是精心所制,品质上乘,我们想以此独特之礼表达对恩师的敬意。待恩师寿辰过后,再行推广之事。”
马皇后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轻声说道:“你们几个孩子,还真是有心啊!懂得尊师重道,这可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呢。”她的眼神充满了慈爱和欣慰,看着眼前这些懂事的孩子们。
朱元璋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吾儿有这份心意,朕很是高兴。刘伯温不仅是朕的重臣,更是你们的恩师,这礼物确实别具一格。既然如此,朕便准许了。不过,关于这宣纸的推广事宜,你们可要好好筹划一番。”他的语气坚定而严肃,透露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朱标也点头表示赞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四弟和四弟妹的这个举动,既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敬重之情,又能够在未来妥善地推广这种宣纸,考虑得十分周全。”
朱棣和徐妙云闻言,心中大喜过望,两人对视一眼,齐声应道:“多谢父皇、母后、皇兄的支持,儿臣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于是,朱棣和徐妙云满怀期待地开始筹备给刘伯温的这份特别礼物,盼着能在寿辰之日为恩师送上一份惊喜。
眨眼一天过去了,刘伯温老先生的生日悄然来临。刘老先生身为国之重臣,一生清廉,他的生日宴也只是家人相聚一堂,温馨而简单。今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轻拂,鸟儿在枝头欢唱。在刘伯温老先生生日这一天,朱棣与徐妙云怀着崇敬与感恩之情,踏入了刘府。
刘府外,朱红色的大门庄重而典雅,门口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府内,小径旁的花草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几棵古老的大树洒下一片片阴凉。简单的布置却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就在这宁静的时刻,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平静,随后一群人簇拥着朱棣和徐妙云来到了刘府门前。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举止优雅,显然是代表皇家来为刘伯温贺寿的。
刘府的大门被轻轻叩响,刘伯温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但还是起身去开门。当他打开门,看到门外站着的朱棣和徐妙云时,眼中满是惊喜与难以置信。
朱棣面带微笑,拱手向刘伯温行礼,声音温和地说道:“恩师,生辰快乐!”一旁的徐妙云也盈盈下拜,声音清脆悦耳:“老先生,愿您松鹤长春,寿比南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