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内,气氛凝重而压抑。朱棣面容严肃,步伐沉稳而急促地走进殿中,向着朱元璋和朱标恭敬地行礼。
“父皇,大哥。”朱棣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急切和决心,“儿臣已经将刘伯温家的纵火案查得水落石出!”
朱元璋的目光如电,紧紧地盯着朱棣,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一般,急切地问道:“快说,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竟然敢做出这种事情!”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愤怒和威严。
朱标的神情也变得紧张起来,他向前微微倾身,眼神专注地看着朱棣,等待着答案。
朱棣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大声说道:“纵火之人乃是胡惟庸的爪牙王五。虽然胡惟庸已经命丧黄泉,但他仍然有部分爪牙潜藏在暗处,继续兴风作浪。这些人竟然与明教勾结,企图颠覆朝廷,其用心险恶至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和不满。
朱元璋闻言,面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寒意,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目圆睁道:“好个胆大包天的胡惟庸余党!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兴风作浪,真是岂有此理!”他的声音如惊雷般响彻大殿,让人不禁为之胆寒。
朱标眉头紧皱,忧虑地说道:“这明教竟也掺和其中,看来他们野心不小啊。若是让他们得逞,恐怕会引起天下大乱。”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心中满是担忧。
朱棣接着说道:“父皇,大哥,据儿臣所查,明教妄图趁机毁掉我大明的左膀右臂。他们不仅想对刘伯温大人下毒手,还将目标瞄准了徐达、汤和以及蓝玉诸位大人,其目的就是想覆灭明朝。”他的语气严肃而沉重,仿佛看到了一场巨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朱元璋听后更是气得脸色铁青,他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踱步,愤怒地说道:“这些乱臣贼子,朕绝对不会放过他们!朕一定要将他们连根拔起,让他们知道我大明朝的厉害!”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酷,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彻底铲除这个威胁。
朱标见朱元璋如此愤怒,赶忙上前劝慰道:“父皇息怒,此刻应当保持冷静,尽快想出万全之策以应对此等局面。”他深知此时需要理智思考,而非被情绪左右。
朱棣也立即拱手表示愿意为父皇分忧解难,并誓言要彻底调查此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奸贼。他的目光坚定且决绝,透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
朱元璋、朱标和朱棣三人在御书房中面色凝重地坐着,静静地等待着刘伯温、徐达、汤和以及蓝玉大将军的到来。他们心中明白,这几位大臣都是国之栋梁,定能给出宝贵的建议和策略。
不久后,众人陆续踏入御书房。首先进来的是刘伯温,他身着一袭素袍,步伐沉稳,神态间透露出一贯的儒雅与沉静。他的到来让人感到一股智慧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紧接着,徐达那魁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龙行虎步般地走进来,浑身散发出一种威猛之气。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随后,汤和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他的目光敏锐而警觉,每一步都显得谨慎而小心,似乎在警惕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最后,蓝玉英姿飒爽地昂首阔步走进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果敢与坚毅。他的出现给人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力量。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眼神犀利地扫过下方的大臣们,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笑容,显得格外严肃。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今日朕将你们召集于此,乃是因为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要告知于你们。”
话音未落,朱棣便大步上前,他的脸色也十分凝重,仿佛心中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他望着刘伯温、徐达等人,沉声说道:“刘伯温大人,徐达将军,汤和将军,蓝玉将军,关于恩师府上的纵火案,现已查出一些端倪。”
听到这句话,众大臣的表情都变得紧张起来,他们纷纷看向朱棣,等待着下文。
朱元璋紧接着说道:“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纵火者乃是胡惟庸的爪牙王五。此人竟然与明教勾结在一起,企图破坏我大明的肱股之臣。”说到这里,他的语气愈发严厉,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众人刚一站定,气氛瞬间凝重如铅。朱元璋面色阴沉,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如同两把锋利的剑,直刺人心。他凌厉地扫视着面前的众人,声音低沉而又充满威严:“诸位爱卿,朕今日如此匆忙将你们召集至此,乃是有一件关乎我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告诉你们。刘伯温府上的那场纵火案,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明教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朱元璋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砸在每个人的心头,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继续说道:“明教这些年来一直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企图推翻我们的统治。如今,他们竟然把毒手伸向了我们的大臣,试图破坏我们的根基。刘伯温大人被他们视为眼中钉,所以才会遭遇这场灾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