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成功运转,织出精美布料的那一刻,朱棣欢呼雀跃,一把将徐妙云抱在怀中,大笑道:“妙云,我们成功了!”徐妙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娇嗔道:“都是殿下领导有方。”
朱棣和徐妙云经过艰苦的钻研和不懈的尝试,终于成功发明了第一台珍妮纺织机。大功告成之际,夫妻二人满心欢喜,决定先邀请自家母后过来体验一番,展示这珍妮机的独特魅力。
母后在朱棣和徐妙云的殷切期盼下,来到了放置珍妮纺织机的房间。她神色好奇,目光在这新奇的机器上不停打量。
朱棣和徐妙云开始熟练地操作起珍妮机,他们配合默契,动作流畅,仿佛已经练习了无数次。机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像是一首欢快的乐曲,伴随着纱线迅速而有序地缠绕交织。每一次转动都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母后站在一旁,专注地看着这一切。她的眼神中起初充满了疑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惊讶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她目睹着一匹匹质地优良、纹路整齐的布匹如瀑布般倾泻而出,心中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激动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布匹堆积如山,展示出令人惊叹的成果。母后忍不住走上前去,亲手感受着布匹的质地。她轻轻抚摸着柔软的布料,指尖传来细腻的触感,让她不禁连连赞叹道:“此乃神来之笔!这般快速高效的织布速度,以往闻所未闻。吾儿与儿媳竟能有如此创举,实乃我皇家之福啊!”
她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自豪。朱棣和徐妙云的努力不仅为国家带来了经济利益,更为皇室增添了光彩。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将永远铭记于史册,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朱棣内心激动不已,暗自想着:“能得到母后的称赞,之前的辛苦都值了。”他嘴角上扬,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开口说道:“母后,有了这珍妮机,织布效率大幅提升,今后定能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
徐妙云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母后,这机器若能推广开来,必能让我朝的纺织业繁荣昌盛。”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景象。
母后点了点头,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甚好,甚好!你们二人的智慧和努力当为众人之榜样。这珍妮机的出现,乃是我朝之幸事,定要好好利用,造福于民。”她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在母后的称赞与鼓励下,朱棣和徐妙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决心让这珍妮机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马皇后从朱棣和徐妙云那里见识了珍妮机的神奇之后,便兴高采烈地回宫了。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新奇机器的种种好处分享给朱元璋。
一见到朱元璋,马皇后就兴奋地说道:“陛下,您不知道啊,那个珍妮机真是太厉害了!它动起来织布的速度简直让人惊叹不已,而且织出来的布质量非常好,既整齐又漂亮。如果能够在我们大明朝广泛应用,一定会让纺织业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心中不禁涌起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知道这个所谓的珍妮机到底有多神奇,竟然能得到马皇后如此高度的评价。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看看这个令人瞩目的发明。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朱元璋在朱棣和徐妙云的陪同下,穿着龙袍,威风凛凛地来到了放珍妮机的工坊。还没走进工坊呢,就听到“哐当哐当”有节奏的机器响声。
进了工坊,朱元璋的眼睛一下子就被那飞速运转的珍妮机吸引住了。只见好多纱线在珍妮机巧妙的构造下,顺顺溜溜地交织、编织,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匹匹漂亮的布。朱元璋睁大眼睛,仔细瞧着机器的每个部件,脸上满是惊讶。
朱棣在旁边详细地给朱元璋介绍珍妮机的工作原理和好处:“父皇,这机子巧妙地用了好多滚轴和纺锤,所以织布的效率高了好多,而且操作不难,老百姓稍微学学就能会。”
徐妙云也跟着说:“父皇,要是能在民间大范围推广这珍妮机,不但能多织布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多出来的还能拿去做买卖,给国家挣钱。”
朱元璋点点头,伸手摸摸刚织好的柔软的布,感叹说:“嘿哟,这可真是个好宝贝,咱大明朝这下有福咯!”
参观完珍妮机,朱元璋回到朝堂。
大臣们知道皇上亲自去看了珍妮机,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刘伯温站出来说:“陛下哟,这珍妮机可真是个妙不可言的玩意儿!要是能推广开,那咱大明朝的纺织业不得像那热油锅里的豆子,噼里啦啦地红火起来,给国家赚得盆满钵满呐!”
徐达接着说:“这珍妮机一出现,那可是咱大明朝工艺技术的大突破,就像黑夜里突然冒出的亮光,彰显了咱大明朝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这不是好兆头,啥是好兆头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