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朱棣和徐妙云毅然决定南巡,目标直指那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他们此番出行,特意以客商的身份,还带着朱高炽、朱高煦以及朱宝云这三个孩子。
一路上,三个孩子如同好奇的小精灵,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朱高炽虽是长子,性格沉稳,但也难掩初次外出的兴奋。他眼睛睁得大大的,不停地左顾右盼,还时不时地向朱棣请教所见所闻。他双手紧紧地抓着马车的窗框,声音沉稳地说道:“父亲,外面的世界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真是与宫中大不相同啊。”
朱高煦则是活泼好动,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他一会儿爬到车顶上眺望远方,一会儿又在车里蹦蹦跳跳,嘴里还不停地嚷嚷着:“这可比宫里好玩多啦,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欢乐王国!”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而朱宝云和哥哥朱高煦是龙凤胎,也不似一般女孩那般文静。她扎着两个小辫子,一蹦一跳地跟在朱高煦身后,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二哥,你等等我,我也要看!这外面的世界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我去探索呢。”当看到路边新奇的玩意儿,她会拉着徐妙云的衣角,撒娇地说:“母亲,我想要那个,它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太吸引我啦。”
朱棣看着孩子们的兴奋劲儿,不禁笑着摇摇头。徐妙云则是一脸慈爱地照顾着孩子们,时而轻声叮嘱他们小心,时而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
一家人就这样满怀期待地朝着江南行进,准备去亲身感受大明如今的繁华,深入视察民情。
朱棣、徐妙云带着三个孩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宝云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江南地区。他们在福州的街头巷尾转了许久,最终选定了一家名为“舒适客栈”的地方安置下来。
进了房间,徐妙云便忙着指挥下人收拾行李,朱棣则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街景,若有所思,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透着深沉与思索。三个小家伙兴奋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朱高炽稳重些,只是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眼睛里透着沉稳;朱高煦则像个小皮猴,上蹿下跳,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朱宝云跟在两个哥哥后面,咯咯直笑,脸蛋红扑扑的。
一番忙碌后,房间总算布置妥当。这时,三个小家伙的肚子不约而同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徐妙云听到声音,笑着转过身来,轻轻刮了一下朱高煦的鼻子,眼中满是宠溺地说道:“你们这三个小馋猫,怕是饿坏了吧?”
朱棣爽朗地大笑起来,大手一挥:“走,咱带孩子们去尝尝这福州的特色美食。听说这福州的肉燕,那可是薄如纸张,馅香多汁,口感滑嫩;还有那佛跳墙,汇聚了山珍海味,香气浓郁得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荔枝肉酸甜可口,外酥里嫩,光想想就让人流口水。”此时,他的脸上绽放出豪迈的笑容,双目熠熠生辉。
众人来到客栈大堂,朱棣高声唤来店小二,满脸期待地说道:“小二啊,听闻你们这福州美食众多,我和家人初来乍到,想好好品尝一番。你快给我讲讲,你们这儿都有哪些招牌特色?”
店小二赶忙小跑过来,点头哈腰,热情地介绍道:“客官,咱们这福州的特色美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就说这肉燕,它的皮是用精肉和淀粉精心打制而成,薄得近乎透明,内馅用的是新鲜猪肉和葱花,吃起来鲜香爽滑,入口即化。还有那佛跳墙,更是咱们福州的一绝!里面有海参、鲍鱼、鱼翅、干贝等各种名贵食材,经过长时间的炖煮,那味道浓郁醇厚,香气四溢,真可谓是‘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再就是这荔枝肉,外表酷似荔枝,酸甜可口,外酥里嫩,是老少皆宜的美味。”
朱棣听得兴致勃勃,大手一拍桌子,说道:“好!小二,那你速速将这些特色菜都给我呈上一份,另外,若还有其他的特色小吃,也都一并端上来。我这几个孩子啊,一路上都念叨着要尝尝当地的美味。”他的声音洪亮,眼神中充满期待。
不一会儿,一道道福州特色菜端上了桌。有晶莹剔透的肉燕、香气扑鼻的佛跳墙、色泽诱人的荔枝肉……朱高炽端正地坐在桌前,咽了咽口水,却还是强忍着,目光中透着乖巧和忍耐。朱高煦则瞪大眼睛,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荔枝肉,嘴里还嘟囔着:“我要尝尝这个看起来像荔枝的肉。”
朱棣轻咳一声,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眉头微皱,说道:“煦儿,莫急,咱们先等等。”朱高煦只好缩回手,乖乖坐好。
朱棣接着说道:“孩子们,这饭菜来之不易,每一粒米、每一口菜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做出来的。咱们得珍惜,可不能浪费。记住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目光坚定,认真地看着三个孩子。
朱高炽连忙点头,郑重地说道:“爹爹说得对,儿定当铭记在心,日后定会以身作则,珍惜每一份粮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