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手枪的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
朱棣亲自与工匠们一同钻研,他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挥手比划,口中还念念有词,那专注的模样仿佛一位痴迷于艺术创作的大师。他拿起一把工具,熟练地摆弄着零件,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手中的物件上。
徐妙云在一旁轻声问道:“殿下,这手枪的枪管怎样才能更加精准?”
朱棣拿起一根枪管,仔仔细细地端详着,用手指沿着枪管内壁缓缓滑动,说道:“需寻得更为精良的钢材,并且在打磨工艺上狠下功夫。我渴望这手枪能够迅速装填弹药,射击的速度与精度都能大幅提升,如同猎豹出击般迅猛而准确,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金属气息,炽热的氛围令人略感窒息。
“妾身明白了,那是否要派人去寻觅更好的材料?”徐妙云问道。
朱棣点头道:“此事交由你去安排,务必速速办妥。”言罢,他轻轻拍了拍徐妙云的肩膀。
而在改造新式火炮时,朱棣更是亲力亲为。他昂首挺立在巨大的火炮前,双手叉腰,目光炯炯有神,犹如一位威风凛凛的战神,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势。此时,天空中乌云密布,雷声隐隐。
“将炮管加长,以增射程,同时改良装填方式,提升发射速度。”朱棣声如洪钟,向工匠们下达指令,双手有力地比划着尺寸。
徐妙云款步上前,递上一块手帕,关切地说道:“殿下,您辛苦了,先擦擦汗。妾身设想,若这火炮能够移动得更为灵活,在战场上必能发挥无可估量的作用,恰似灵动的游龙,翻云覆雨,主宰战场。”
朱棣接过手帕,匆匆在脸上抹了几下,说道:“妙云,你这构想甚佳,我亦有此念。”
历经数月的艰辛努力,第一批新式火药、手榴弹和手枪终于大功告成。朱棣和徐妙云再度来到工坊,看到成品的那一刻,两人的脸上皆绽放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灿烂而温暖。
“妙云,有了这些神兵利器,我大明军队必将锐不可当、所向披靡。”朱棣兴奋不已,双手激动地握拳挥舞。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湛蓝的天空如一块纯净的蓝宝石,洁白的云朵悠悠飘荡。微风轻轻拂过,草丛发出“沙沙”的轻响。远处山峦连绵起伏,青葱翠绿,与天边的白云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
朱棣和徐妙云并肩携手,带着精心研制的第一批手枪、手榴弹及新式大炮,来到了一处空旷的原野。这片原野广袤无垠,野草齐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地上的野花五彩斑斓,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之间,散发出阵阵芬芳。
朱棣身着戎装,英姿飒爽,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他扭头看向徐妙云,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妙云呀,今日便是见证成果的重要时刻,成败在此一举啦。”(话语中带着些许激动的喘息声)
徐妙云微微点头,脸上洋溢着温柔与坚定,她轻靠在朱棣身上,双手环住他的胳膊柔声道:“殿下,妾身深信咱们定能成功的。”(声音轻柔而温婉)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试验开始。
首先是手枪,一名士兵举起手枪,瞄准远处的靶子。只见他先将子弹装入弹膛,然后拉动枪栓,让子弹上膛。士兵站稳身形,双手紧握枪柄,右臂伸直,左眼紧闭,右眼通过准星瞄准远处的靶子,屏气凝神,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如同晴天霹雳,子弹呼啸而出,瞬间击中目标。那子弹由精钢打造,尖头锋利无比,在高速旋转中穿透了厚厚的木板靶子,弹孔边缘焦黑,周围的木屑呈放射状飞溅。
这声枪响远远传开,在皇宫中的朱元璋正坐在龙椅上审阅奏折,听到这声突兀的枪响,他猛地抬起头,眉头紧皱,目光中透着威严和疑惑。“这是何处传来的声响?如此凌厉!”他放下奏折,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来人啊,速去查探!”
朱标在书房中与谋士讨论政事,枪声传来,他瞬间停止了讲话,侧耳倾听,神色凝重。“此声不同寻常,莫不是有什么变故?”他对谋士说道,然后匆匆起身,向外走去。
马皇后在后宫中与宫女们刺绣,枪声让她手中的针线一顿,她面露担忧,对身边的宫女说道:“这声音,听得人心慌,不知外面发生了何事。”
远在府中的刘伯温,正手持书卷在庭院中踱步沉思,枪声打破了他的思绪。他捋了捋胡须,微微眯起眼睛,自言自语道:“此声尖锐,必有蹊跷,待我思量一番。”
徐达在兵营中操练士兵,枪声让他瞬间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大声吼道:“停下!都给我听着,这声音不对劲,派人去查看!”
汤和正在与友人下棋,听到枪声,他“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棋盘都被掀翻。“这是什么动静?莫不是出了大事?走,咱们也去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