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如同雷霆一般震耳欲聋,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低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心中暗自为那些求亲的使者捏了一把汗。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朕身为大明的天子,岂能容忍你们这些倭寇的狂妄之举?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我大明的公主金枝玉叶,身份尊贵无比,岂会轻易下嫁给你们这些蛮夷之人?这不仅是对我大明尊严的侮辱,更是对我皇家威严的亵渎!”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坚定和决心。朱元璋深知倭寇的狼子野心,他们的求和只是暂时的策略,目的是为了让明朝放松警惕,然后再伺机而动。如果答应了和亲,就等于给了倭寇喘息之机,将来必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我大明乃堂堂天朝上国,拥有百万雄师,岂能受此屈辱?若倭寇胆敢再次侵犯我国境,我必将倾尽全力,将其彻底消灭!”朱元璋语气激昂,充满了霸气与自信。
最后,他警告道:“从今往后,若是还有人妄图以和亲之事来要挟朕,朕绝不姑息!无论是谁,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朱棣紧接着大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我大明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岂会受倭寇的威胁与欺骗!”他的声音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仿佛要将这份信念传递给每一个人。
朱元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但并未表露出来。
一旁的刘伯温则是微微颔首,拱手道:“燕王殿下所言极是,我大明当有此气魄与决心,方能震慑四方,保我河山永固。”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朱棣观点的认可和支持。
众大臣们听到朱棣和刘伯温的话后,纷纷义愤填膺,齐声高呼:“陛下圣明,绝不能让倭寇的阴谋得逞!”他们的声音激昂而坚定,表达出对倭寇的愤怒和对国家尊严的扞卫。
朝堂之上,气氛热烈,众人的情绪被朱棣和刘伯温的话语所激发,一股强烈的爱国之情弥漫在空气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大明王朝的威严和不可侵犯性,以及对倭寇的深深厌恶。
朱元璋看着群臣激动的神情,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知道,这就是他所期望的臣子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忠诚,愿意为国家的利益付出一切。
“好!好!好!”朱元璋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知道,有这样一群忠诚之士在身边,大明王朝必将繁荣昌盛,威震天下。
倭寇使臣们见阴谋败露,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阴谋在大明众人面前如此轻易地就被识破。最终,他们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朝堂,而大明则成功地挫败了倭寇的险恶企图。
在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内,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地听着使臣的汇报。当听到倭国内部两大势力正在内斗时,他的眼睛突然一亮,身子微微前倾,双手紧紧地握住龙椅的扶手。
“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朱元璋声音低沉而有力,“朕要让倭国从此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朱标站在一旁,神色忧虑,双手抱在胸前,缓缓说道:“父皇,此事虽有机可乘,但切不可掉以轻心。倭国虽小,却也不能轻视。”
朱棣则显得兴奋异常,他来回踱步,双手握拳,大声说道:“大哥太过谨慎!如此良机,若不趁机出击,更待何时?”
刘伯温轻抚胡须,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老臣以为,还需详细筹谋,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可先派细作潜入倭国,摸清敌军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以及粮草储备等情况,再制定具体的作战策略。此次作战,可采用火攻之法。先准备大量易燃之物,如硫磺、硝石等,制成火球、火箭。趁敌军不备,以火箭点燃敌军营帐或战船,引发大火,打乱其阵脚。”
徐达挺直身子,拱手道:“末将认为,我军可兵分多路。一路由蓝玉将军率领水师从海上进发,直捣倭国沿海防线,打乱他们的阵脚;另一路由末将带领陆军,从陆路进攻,直击其要害之地。同时,陆军可携带火罐、火油等物,在合适时机对敌军实施火攻,造成敌军混乱。”
汤和目光坚定,说道:“陛下,老臣虽年事已高,但也愿为此次征战出一份力!老臣愿协助徐将军,保障陆路后勤补给,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蓝玉则是一脸自信,单膝跪地,抱拳说道:“陛下,末将愿带领水师,荡平倭国,不辱使命!末将定会利用我军战舰的优势,以火炮远程攻击,配合近战接舷,迅速突破倭国水师防线。届时,再用火球攻击敌船,让其陷入火海。”
朱元璋站起身来,大手一挥,说道:“好!众卿家同心协力,定要以最小的牺牲灭掉倭国!”
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宫内一片繁忙。
朱元璋时常召集众人商议战略,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果断下令。
朱标则认真地整理各方情报,分析利弊,为决策提供参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