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看着皇爷爷、父皇和大哥,期待着他们能对此事有所回应,为那些受苦的女孩子寻得一条解脱之路。
朝会结束后,皇宫的一处静谧殿宇内,朱元璋、朱棣(此时为太子殿下)、郭惠妃、太子妃徐妙云、朱高炽(太孙殿下)以及朱高煦等人齐聚一堂。气氛凝重而肃穆,众人的脸上都带着深思与忧虑。
朱高煦率先打破沉默,他的眼神中仍残留着震惊与怜悯。“奶奶、母亲,孙儿此次外出,所见之景实在令人痛心。那民间竟有如此残忍的陋习,女子缠足,痛苦不堪。” 他详细地描述着自己所见到的场景,声音微微颤抖。“那小女孩不过七八岁,因裹脚疼得哇哇大哭,满脸泪水,眼神中满是痛苦与恐惧。她小小的身躯颤抖着,如同秋风中的落叶,那般无助。”
郭惠妃听后,脸色骤变,心疼之色溢于言表。她微微皱眉,轻轻叹了口气。“这缠足之俗,实乃害人不浅。可怜那些女子,无端遭受这般折磨。”
太子妃徐妙云也是面色凝重,她身为女子,更能体会其中的痛苦。“此陋习当禁,不能再让更多的女子受苦。”
朱元璋坐在首位,神色严肃,目光深邃。“吾等必须想出对策,禁止这缠足陋习。” 他微微停顿,思索片刻后继续说道,“可先制定严格法令,明确禁止缠足,对违者予以惩处。”
朱棣(太子殿下)点头表示赞同。“父皇所言极是。此陋习不仅伤害女子身体,更会影响国家发展。除了法令,还应加强宣传,让百姓明白缠足之害。”
朱高炽(太孙殿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在宫中率先做出表率,禁止宫女缠足,同时让后宫女子参与宣传,以她们的影响力带动民间风气转变。”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深入讨论具体的实施办法。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而紧张。每个人都在为禁止缠足这一目标而努力思考着,希望能找到最有效的对策,为天下女子带来真正的解放。
朱元璋:“这缠足陋习,实乃大害。朕欲禁之,诸位有何良策?”
朱棣(太子殿下):“父皇,儿臣以为当以法令先行。明确规定禁止缠足,违者严惩,以儆效尤。”
郭惠妃:“陛下,臣妾觉得法令虽重要,但也需让百姓明白缠足之害。可派官员到民间宣讲,让百姓从心底里摒弃这陋习。”
太子妃徐妙云:“惠妃娘娘所言极是。臣妾还想,可在宫中树立榜样,禁止宫女缠足,让民间女子看到宫中都如此,她们也会效仿。”
朱高炽(太孙殿下):“皇爷爷,孙儿觉得还可鼓励文人墨客撰写文章,宣扬不缠足之美,引导社会风气转变。”
朱高煦:“哼,光靠这些可不够。那些顽固之人,就得狠狠处罚,让他们不敢再犯。”
朱元璋:“煦儿所言不无道理,但也不可一味严惩。要恩威并施,既要让百姓知晓缠足之害,又要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
朱棣(太子殿下):“父皇圣明。儿臣认为还可设立奖励机制,对那些率先不缠足的家庭给予表彰和奖励。”
郭惠妃:“如此甚好。陛下,臣妾想可让后宫女子多参与慈善活动,帮助那些因缠足而受苦的女子,让百姓看到皇室的关怀。”
太子妃徐妙云:“惠妃娘娘此计甚妙。臣妾也会带领后宫女子积极行动起来。”
朱高炽(太孙殿下):“那我们还需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确保他们认真执行禁止缠足的法令。”
朱高煦:“对,要是有官员不作为,一并处罚。”
朱元璋:“好,就依诸位所言,尽快制定出详细的对策,务必将这缠足陋习禁绝。”
次日,皇宫大殿内气氛凝重而严肃。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神色威严,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下方众人。
“传刘伯温、蓝玉速速进殿。” 朱元璋一声令下,殿外太监尖细的嗓音迅速传了出去。
不一会儿,刘伯温身着一袭青衫,手持羽扇,步伐沉稳地走进殿内。他微微躬身,恭敬道:“陛下,臣刘伯温拜见。” 刘伯温神态自若,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沉着。
随后,蓝玉身披铠甲,大步流星地跨进殿门。他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末将蓝玉,参见陛下!” 蓝玉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刚毅,眼神中充满了果敢与坚毅。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他们起身。“今日召你二人前来,是为制定禁止缠足之章程。此陋习不除,百姓受苦,社稷不稳。” 朱元璋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刘伯温轻摇羽扇,微微皱眉道:“陛下,臣以为当从立法、宣教、督察三方面入手。首先,应制定严格之法令,明确缠足之罪罚,使百姓知其不可为。” 他说话时,眼神专注,语气沉稳,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蓝玉双手抱胸,粗声粗气地说道:“陛下放心,末将定带领兵部将士,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全力维护秩序。若有胆敢违抗者,末将绝不留情!” 他眼神凌厉,透露出一股霸气与威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