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再次拱手道:“娘娘考虑周全,有此等设备,臣等远航便无后顾之忧。”
朱棣带着郑和登上一艘轮船,船上的各种先进设备让郑和惊叹不已。他抚摸着光滑的船身,看着精密的航海仪器,心中充满了感慨。
“陛下,这些设备如此神奇,定能让我们的航海更加顺利。” 郑和激动地说道。
朱棣点头道:“没错,这些设备将为我们的航海冒险提供强大的支持。郑和,你要好好熟悉这些设备,带领船队创造出属于大明的辉煌。”
郑和郑重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郑和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航海事宜。郑和日夜忙碌,精心挑选着贸易航海家。他走遍了大明的各个港口,寻找那些勇敢无畏、经验丰富且对大海充满热爱的人。每到一处,郑和总是亲自与候选者交谈,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对航海的热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郑和来到了南方的一个重要港口。这里聚集了许多渴望加入航海队伍的人。郑和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下方的人群。
“吾乃郑和,奉陛下之命,挑选优秀的贸易航海家,一同开启大明航海新征程。此次航海,责任重大,危险重重,需有勇气、智慧和忠诚之人。” 郑和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港口上空。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有人面露兴奋之色,跃跃欲试;有人则露出担忧的神情,但眼中也闪烁着一丝渴望。
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挺身而出。他大步走到郑和面前,单膝跪地,拱手道:“郑大人,小人自幼在海边长大,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听闻此次航海,特来报名。小人愿为大明效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年轻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郑和微微点头,看着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有何特长?”
年轻人挺直身子,大声回答道:“小人叫林风,擅长航海技术,熟悉各种风向和海流。且自幼习武,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郑和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好,你先站到一旁。”
接着,又有许多人纷纷上前自荐。郑和认真地听取每个人的介绍,仔细地观察他们的表现。经过一番严格的筛选,郑和终于挑选出了一批优秀的贸易航海家。
与此同时,朱棣和徐妙云也在积极地为航海做着各种准备。他们召集大臣们商议航海的路线和策略,制定详细的计划。
在宫殿的议事厅里,朱棣坐在龙椅上,神情严肃。大臣们分列两旁,认真地聆听着朱棣的指示。
“此次航海,不仅要宣扬大明国威,还要带回当地的宝藏和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制定合理的路线,确保船队的安全和顺利。” 朱棣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大臣们纷纷点头,提出自己的建议。徐妙云坐在朱棣身边,不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智慧和冷静,为航海计划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经过多日的商议,最终确定了航海的路线。船队将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访问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出发前的日子里,郑和带领着贸易航海家们观看熟悉新的航海设备和轮船。他们在港口进行了多次模拟航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航海计划。
而其他贸易航海家们第一次看到那些现代化航海设备时,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与不可思议。
他们瞪大了眼睛,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些崭新的设备上,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动不动。有的人微微张开嘴巴,露出惊讶的神情,那嘴巴张得足以塞下一个鸡蛋。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兴奋与迷茫交织的光芒。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航海家,平日里见惯了风浪,此刻却也如同一个初次见到大海的孩子般,满脸的惊愕。他缓缓地伸出颤抖的手,轻轻地触摸着那些光滑的航海仪器表面,感受着那从未有过的质感。他的嘴唇微微蠕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满心的震撼堵在了喉咙里。
年轻的航海家们则更加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他们在设备之间来回穿梭,眼中满是惊喜。有的兴奋地互相交谈着,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试图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撼。“这简直就是神物啊!” 一个年轻的航海家忍不住感叹道,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还有一些航海家则陷入了沉思,他们凝视着那些先进的设备,脑海中想象着这些设备在航海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他们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仿佛看到了未来航海的无限可能。
当他们看到富丽堂皇的轮船时,更是惊叹不已。他们仰头望着那高耸的船体,巨大的船帆在风中微微飘动。他们的脸上露出敬畏之色,仿佛在瞻仰一座宏伟的海上宫殿。“这船如此巨大,定能在大海上乘风破浪,无所畏惧。” 一位航海家喃喃自语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航海之旅的憧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