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躬身应道:“殿下放心,我们定会公正选拔,为陛下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
另一边,朱高燧与负责粮草筹备的官员们在仓库中忙碌着。朱高燧看着堆积如山的粮草,眉头微皱:“这些粮草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加快筹集的速度,同时要确保质量,不可有丝毫马虎。”
官员连忙说道:“王爷放心,我们已经加大了采购力度,并且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检查。”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明上下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气氛。
又过了些日子,郑和来到奉天殿向朱棣汇报船只建造和人员筹备的情况。他跪地奏道:“陛下,船只建造进展顺利,已有数艘大型宝船完工,其余船只也在加紧建造中。人员方面,各类人才已选拔完毕,正在进行集中培训。”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甚好。郑爱卿,此次远航,你责任重大。朕相信你定能带领船队平安归来,为我大明带来新的发现。”
郑和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哪怕历经千难万险,也定会完成使命。”
蓝玉也进宫向朱棣禀报侦察部队的准备情况:“陛下,侦察部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臣挑选的都是军中最精锐、最机敏的士兵,他们定能带回准确的情报。”
朱棣拍了拍蓝玉的肩膀:“蓝将军,朕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在后宫之中,徐妙云与后宫的女官们商议着为出征将士准备一些保暖衣物和药品。徐妙云温柔而坚定地说:“将士们在外征战辛苦,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关怀。这些衣物和药品虽微不足道,但能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温暖。”
女官们纷纷点头:“皇后娘娘仁慈,将士们定会倍感欣慰。”
随着出征日子的日益临近,大明京城的气氛愈发热烈而庄重。
这日,朱高煦来到朱高炽的府邸。朱高煦大步流星地走进书房,看到朱高炽正埋头审阅关于地方行政制度的奏章,不由得哼了一声:“大哥,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心思看这些文书?”
朱高炽抬起头,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笔,说道:“二弟,这行政制度关系到日后征服之地的治理,丝毫马虎不得。你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事?”
朱高煦大大咧咧地坐下,说道:“我来就是想和大哥聊聊此次出征之事。我一心想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你说此次先锋之职,我定能胜任吧?”
朱高炽看着朱高煦,认真地说道:“二弟,先锋之职责任重大,关乎整个战局。父皇既然任命你担任先锋,自然是相信你的能力。但战场上瞬息万变,切不可冲动行事,一定要听从主帅的指挥。”
朱高煦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大哥放心,我在战场上厮杀多年,这点道理还是懂的。我就是想着,此番定要让那些蛮夷见识见识我大明将士的厉害,为我大明扬威!”
朱高炽无奈地摇摇头:“二弟,扬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大军的安全和胜利。你要知道,每一个将士的生命都关乎着背后的家庭,不可轻忽。”
朱高煦站起身来,拍着胸脯说道:“大哥,你别总是这么谨慎。我朱高煦一定会带着先锋部队,杀出一条血路,为大军打开通道。等我立下大功,看谁还敢小瞧我!”
朱高炽深知朱高煦的性子,也不再多劝,只是说道:“二弟,无论如何,你都要平安归来。”
朱高煦点点头,转身离开。
与此同时,在皇宫御花园中,朱棣与徐妙云并肩散步。朱棣看着满园盛开的花朵,微微皱眉:“皇后,此次出征,虽筹备已久,但朕心中仍有几分担忧。”
徐妙云轻轻挽着朱棣的手臂,温柔地说道:“陛下为何担忧?是担心前方战事,还是其他方面?”
朱棣叹了口气:“朕担心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将士们能否承受得住。而且,对于那些未知的地区和势力,朕心中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徐妙云微笑着安慰道:“陛下,我大明人才济济,将士们士气高昂。郑和的船队经验丰富,蓝玉等将领身经百战。况且,我们已经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定能旗开得胜。陛下要相信我们的臣子和将士们。”
朱棣点点头:“皇后所言极是。朕也相信我大明的实力。只是这征途漫漫,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征服欧亚大陆、让大明光辉照耀天下的宏愿。”
徐妙云抬头看着天空,目光坚定:“陛下,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这一天定会到来。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让大明的文明在世界绽放光彩。”
朱棣握紧徐妙云的手:“皇后与朕同心,朕便安心了许多。有皇后在朕身边,是朕之幸,也是大明之幸。”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赶来,跪地奏道:“陛下,皇后,蓝将军派人传来急报,侦察部队已出发,目前一切顺利。”
朱棣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好,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刻来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