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则会坐在常氏的床边,拉着她的手,给她讲一些未来世界里的趣事。常氏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时不时还会插上几句:“四弟妹,那未来世界竟如此奇妙,真叫人难以想象。” 徐妙云微笑着点头,轻轻拍了拍常氏的手:“嫂嫂,等你身子彻底好了,以后有的是好日子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氏的身体越来越好,肚子也越来越大,产期渐渐临近。
终于,到了常氏生产的那一天。产房内外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产房外,朱标焦急地来回踱步,双手不停地搓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他时不时望向产房的门,眼神中满是担忧。朱棣和周王站在一旁,虽然表面上努力保持镇定,但紧握的拳头还是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紧张。
产房内,周王夫妇指挥着稳婆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周王沉着冷静地说道:“准备好热水和干净的布,动作要快。” 周王妃则在常氏身边,紧紧握着她的手,不断地鼓励:“夫人,别害怕,使劲儿,孩子马上就出来了。”
常氏咬着牙,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痛苦的呼喊。徐妙云和马皇后也在一旁,马皇后紧紧握着常氏的另一只手,眼中含着泪,声音颤抖地说:“常氏,坚持住,再使把劲!” 徐妙云也在她耳边不断地轻声安慰:“嫂嫂,加油,你是最坚强的。”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努力,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终于从产房内传了出来。
“生了!生了!是个小公子!” 稳婆兴奋地大声喊道。
周王夫妇相视一笑,脸上满是疲惫后的欣慰。徐妙云和马皇后激动得热泪盈眶,马皇后双手合十,仰望着天空,喃喃说道:“谢天谢地,祖宗保佑啊!”
产房外的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也都松了一口气。朱标激动地冲进产房,来到常氏床边,看着虚弱但满脸幸福的常氏,又看看襁褓中哇哇大哭的婴儿,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地说:“常氏,辛苦你了,我们有儿子了。” 常氏虚弱地笑了笑,轻声说道:“殿下,孩子平安就好。”
朱标看向朱棣等人,眼中满是感激:“四弟,四弟妹,五弟,五弟妹,此次真是多亏了你们。若不是你们,我…… 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朱棣笑着摆了摆手:“太子殿下客气了,这都是一家人该做的。如今小侄子顺利诞生,也算是完成了我们的一件大事。”
在洪武十一年的悠悠时光里,暖阳轻柔地洒在东宫的宫墙之上,斑驳陆离。周王夫妇宛如忠诚的守护者,悉心照料着产后虚弱的常氏。常氏侧卧在柔软的锦榻上,面色略显苍白,却难掩初为人母的幸福柔光。
周王迈着沉稳的步伐,轻轻走进内室,身姿挺拔,神色恭谨。他微微欠身,目光中满是关切,轻声说道:“嫂嫂,近日身子可好些了?可有什么想吃的,尽管吩咐便是。”
常氏微微颔首,嘴角泛起一丝虚弱的笑意,声音轻柔:“多谢王爷挂怀,我已好多了。有劳王爷和王妃费心,实在过意不去。”
周王妃莲步轻移,款至榻前,手中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她轻轻坐在榻边,温柔地扶起常氏,笑容温婉:“姐姐,这是刚熬好的鸡汤,趁热喝些,补补身子。”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温柔,轻轻吹着汤面上的热气,小心翼翼地喂到常氏嘴边。
常氏眼眶微红,感激地说道:“劳烦王妃了,如此贴心周到,真不知如何报答。”
周王妃微笑着摇摇头:“姐姐说的哪里话,咱们一家人,不必如此见外。”
与此同时,在洪熙年间的隐秘角落,时空的漩涡悄然涌动。朱棣身着玄色长袍,身姿矫健,神色凝重地望向徐妙云,目光中透着坚定:“王妃,是时候启程了,莫要误了时机。”
徐妙云微微点头,神色从容,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袖:“王爷放心,一切准备妥当,我们走吧。”
朱棣伸出有力的手臂,轻轻揽住徐妙云,二人一同踏入那光芒流转的时空裂隙。朱云腾紧跟其后,眼中闪烁着期待与激动的光芒,双手紧紧握拳,仿佛在给自己打气。郭惠妃则微微颤抖着双手,轻抚衣衫,眼神中满是对往昔的眷恋与感慨。
当他们的身影再度清晰时,已置身于洪武十一年的繁华宫廷。御花园中,繁花似锦,蝶舞翩翩,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朱云腾望着眼前如梦如幻的美景,不禁轻声呢喃:“这便是洪武皇宫,与我想象中一般壮丽。”
朱棣微微皱眉,眼神中透着一丝严肃,低声说道:“莫要沉醉,随我即刻去见太子与陛下。” 说罢,阔步前行,脚步沉稳有力。
不多时,几人来到朱标所在的宫殿。朱标正与常氏相对而坐,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馨的轮廓。朱雄英在一旁的地毯上欢快地追逐着一只彩色的绒球,笑声如银铃般在殿中回荡。朱标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束发玉冠,面容和蔼,气质温润如玉,正与常氏轻言浅笑。常氏身着淡粉色的长裙,妆容淡雅,眉眼间尽是温柔,手中轻轻摇着团扇,时不时点头回应朱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