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微微欠身,感激地说道:“多谢娘娘关怀,臣妾定会小心谨慎。”
此时,朱雄英突然挣脱常氏的怀抱,跑到朱元璋跟前,抱住他的腿,仰着小脸说道:“皇爷爷,雄英不怕坏人。雄英以后要像皇爷爷一样厉害,保护娘亲和爹爹!”
朱元璋脸上顿时露出慈祥的笑容,他弯腰将朱雄英抱在怀中,轻轻刮了刮他的鼻子,哈哈大笑道:“好!不愧是我朱元璋的孙子,有志气!等你长大了,皇爷爷教你骑马射箭,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朱雄英兴奋地拍着小手,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好呀好呀,雄英要学骑马射箭!” 众人见此情景,原本凝重的气氛也不禁缓和了几分。
朱棣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却依旧牵挂着吕氏之事,他看向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对于吕氏,不可只限于监视。我们也可适当放出一些假消息,引她露出更多破绽。”
朱元璋沉思片刻,点头道:“棣儿此计可行。但这假消息要做得逼真,切不可被她看出破绽。此事你可有什么想法?”
朱棣微微低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儿臣想,可放出消息,就说太子殿下近日身体不适,有意要在诸位侧妃中挑选一人主持东宫事务。以吕氏的野心,定会按捺不住,有所行动。”
朱标皱了皱眉,说道:“此计虽好,但若是吕氏趁机生事,在东宫制造混乱,又该如何?”
徐妙云在一旁轻声说道:“太子殿下不必担忧。我们可提前安排好人手,一旦吕氏有所动作,便立即将其控制。只要她一有不轨之举,便是人赃并获,到时候陛下处置起来也名正言顺。”
朱元璋微微颔首,眼神中透着赞许:“燕王妃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给你们去办,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朱棣和徐妙云对视一眼,齐声说道:“儿臣(臣妾)遵旨!”
郭惠妃在一旁也说道:“陛下,臣妾也会尽快从旧人那里打听消息,看看能否找到吕氏与其他人勾结的证据。”
朱元璋看向郭惠妃,满意地说道:“有劳惠妃了。若能找到关键证据,此次功劳不小。”
郭惠妃微微福身,笑道:“陛下言重了,臣妾只是想尽一份心力,为陛下和娘娘分忧。”
这时,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殿内,将众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朱元璋挥了挥手,说道:“今日就先到此吧。大家都回去好好准备,不可懈怠。”
众人纷纷行礼告退,各自散去。常氏在侍女的搀扶下,带着朱雄英返回东宫住处。路上,朱雄英抬头看着常氏,奶声奶气地说:“娘,今天好多人呀,他们说的坏人是真的很坏吗?”
常氏轻轻抚摸着他的头,温柔地说:“雄英乖,坏人总会得到惩罚的。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用怕。”
朱雄英懂事地点点头:“嗯!雄英要保护娘亲。” 常氏看着儿子稚嫩却坚定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守护好儿子和这个家。
回到住处后,朱标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仔细思索着应对吕氏的每一个细节。
朱标听闻,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怒喝道:“大胆吕氏,竟敢如此放肆!” 说罢,他甩开衣袖,大步流星地朝着常氏住处奔去。
刚踏入房门,便看到吕氏双手叉腰,满脸嚣张,身后站着几个面露凶色的侍从。常氏面色苍白却强装镇定,护着朱雄英站在一旁,眼神中透着愤怒与决绝。
朱标冲上前去,挡在常氏身前,怒视着吕氏,大声呵斥:“吕氏,你意欲何为?竟敢擅闯太子妃住处,还带着这等阵仗,是想谋反不成?”
吕氏微微一怔,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跋扈的模样,冷笑道:“太子殿下,您可别冤枉我。我只是听闻太子妃身子不适,特来探望。怎料这一路上,竟被东宫的人百般阻拦,我不得已才带了几个侍从,好确保能顺利见到太子妃。”
朱标怒极反笑:“探望?你这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像是探望吗?你究竟安得什么心,自己心里清楚!”
常氏在朱标身后轻声说道:“殿下,她一进来就言语挑衅,还想强行带走雄英,不知要做什么歹事。”
朱雄英虽然年纪小,但此刻也毫不畏惧,大声说道:“你是坏人,我不要跟你走!”
朱标心疼地摸了摸朱雄英的头,转头对着吕氏吼道:“你听听,连孩子都知道你居心不良。今日你若不说清楚,休怪本太子不客气!”
吕氏却依旧嘴硬:“太子殿下,您可不能仅凭太子妃和一个小孩子的片面之词就定我的罪啊。我只是关心太子妃和小世子,怕他们在这东宫之中有所闪失。”
这时,朱棣和徐妙云恰好赶到。朱棣一进门,看到这剑拔弩张的场面,心中已然明了几分。他冷冷地看着吕氏,说道:“吕氏,你莫要再狡辩。你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今日你如此大胆妄为,恐怕背后有人撑腰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