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见状,赶忙单膝跪地,仰起头来深情地凝望着马皇后,他的眼眶不知不觉间已经微微泛红,就连说话的声音都略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母后,儿臣不孝,此番外出让您担忧了。”一旁的徐妙云见此情形,也连忙屈膝行礼,用她那如黄莺出谷般温柔婉转的嗓音轻声说道:“母后,云儿这些日子以来对您也是思念至极呢。”说罢,她轻轻地伸手握住了马皇后的手,那目光之中饱含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就好似一对久别重逢的母女一般亲密无间。
朱元璋双手背后,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来。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尽管神色依旧威严,但眼神中却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他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在朱棣和徐妙云身上扫视一圈,说道:“老四,妙云,此番归来,一路上可还顺利?”
朱棣站起身来,恭敬地抱拳行礼,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父皇,儿臣和妙云一路平安。此次回来,还为您和家人带了几样稀罕物件。” 说罢,他示意侍从将装有种子的盒子呈上。
朱棣双手捧着那个精致的盒子,如同呵护着稀世珍宝一般,脚步轻缓而又谨慎地走到朱元璋跟前。他轻轻地将盒子放在龙案之上,然后伸出右手,极其小心地揭开盒盖。随着盖子缓缓开启,一股淡淡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朱棣从盒子里取出了一粒小小的土豆种子,那粒种子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却承载着朱棣满心的期待和希望。他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种子,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弄伤了它,然后慢慢地将其递到朱元璋面前。
“父皇,此乃土豆种子。”朱棣声音低沉而恭敬地说道。接着,他伸手指向那颗种子,开始耐心地给朱元璋介绍起来:“这土豆啊,其适应环境之能力堪称一绝。无论那土地是崎岖不平的山地,亦或是广袤无垠的平原,它都能落地生根,顽强生长。只需给予适量的水分、阳光以及些许照料,便能蓬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产量可谓惊人至极!一株土豆苗便能结出众多硕大的果实,足以满足一家老小整年的口粮需求。”
朱元璋微微皱起眉头,那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手中的土豆种子,目光专注且深邃,仿佛要透过这颗小小的种子看穿背后所隐藏的巨大价值。他将种子凑近眼前,仔仔细细地端详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此时的朱元璋一言不发,似乎正在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土豆种子所能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朱棣小心翼翼地再次拈起一粒玉米种子,犹如捧着一颗稀世珍宝一般,接着缓声道:“父皇啊,您瞧瞧,此乃玉米之种。这玉米可是有着非凡的特性呢!它极其耐旱,哪怕是遇到那些雨水不甚丰盈的年头,依然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来,收成着实可观呐!待到玉米成熟之际,那一颗颗玉米粒儿皆是饱满圆润、晶莹剔透,咬上一口,香甜滋味瞬间弥漫于唇齿之间,令人回味无穷哟!而且呀,这玉米的用途可多着呢,既可以将其蒸煮之后直接享用,让那股清甜在舌尖肆意绽放;亦能把它研磨成细腻的粉末,进而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美味面食,比如馒头啦、饺子啦等等,可谓是花样百出呐!”一边说着,朱棣还用双手比划出一个大大的圆圈,以示意玉米成熟后的大致个头。
朱标见状,不禁满心好奇地凑上前去,目光紧紧锁定在朱棣手中的玉米种子上,仿佛想要透过那小小的颗粒窥探到未来丰收的景象。随后,他轻轻地伸出手,从朱棣掌中接过那颗玉米种子,放在自己手心之中,反反复复地端详起来。过不多时,只见朱标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欣喜之色,开口言道:“四弟啊,听你如此详尽地描述一番,这玉米果真堪称好物一件呐!倘若当真能够在咱大明广袤无垠的土地之上得以广泛栽种,想必老百姓们的生活定然会因此而改善不少呢!”
朱棣微笑着点点头,接着拿起红薯种子:“大哥所言极是。还有这红薯种子,更是神奇。红薯生长周期短,从种下到收获,只需短短数月。它不仅产量惊人,而且口感软糯香甜,十分美味。更重要的是,红薯浑身都是宝,藤蔓可以喂养牲畜,根茎能够作为粮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作物。”
朱元璋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着朱棣,问道:“老四,你说的这些作物虽好,但这天下之大,各地气候土壤差异极大,它们真能适应吗?”
朱棣胸有成竹地回答:“父皇,儿臣在回来之前,已经仔细研究过这些作物的习性。儿臣相信,只要我们先在各地进行小规模试种,根据不同的环境摸索出合适的种植方法,再逐步推广,必定能够成功。”
朱元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赞许:“你能如此用心,倒是难得。”
这时,朱棣从怀中掏出青霉素的药方,恭敬地递给朱元璋:“父皇,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药方,名为青霉素。按照这上面的方法制作出来的药物,对于许多疑难杂症,尤其是外伤感染,有着神奇的疗效。若能在军中推广,必定能大大减少将士们因伤病减员的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