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术与文化传承
朱柏指着书架上的一排书籍说道:“父皇,如今文化昌盛,各类学说争鸣。儿臣认为,应鼓励学子们广泛涉猎,不可局限于传统经义。像天文、地理、农学等实用之学,同样能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 朱元璋露出赞许之色:“柏儿所言极是。朕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需众多贤才。学术不应有门户之见,能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兴发展的学问,都值得提倡。”
马皇后也微笑着补充:“文化传承乃是国之根本。你们管理书屋,不仅要保存书籍,更要引导学子们从中汲取智慧,传承我大明的精神与文化。” 朱柏和朱楩认真聆听,不住点头。
回忆往昔与教诲
马皇后看着朱柏和朱楩,眼中满是回忆:“还记得你们小时候,总是缠着我给你们讲书中的故事。如今,你们能为大明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我和你父皇很是欣慰。” 朱柏眼眶微红,说道:“母后,儿时您讲的故事,儿臣至今铭记于心。那些故事里的道理,一直激励着儿臣努力上进。”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兄弟要相互扶持,在这位置上,责任重大。切不可因一时的困难而退缩,也不可因取得些许成绩而骄傲自满。” 朱柏和朱楩齐声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对未来的期望
交流接近尾声,朱元璋看着书屋中忙碌的学子,对朱柏和朱楩说:“未来,朕希望这大明书屋能培养出更多有学识、有品德的栋梁之材。你们要不断完善书屋的管理,吸引更多学子前来求学。” 朱柏坚定地回答:“父皇放心,儿臣与十八弟定会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湘王朱柏和岷王朱楩展现出对书屋管理的用心与热忱,朱元璋和马皇后则给予了他们肯定、教诲与殷切期望,亲情与对大明未来的展望交织在这充满墨香的书屋内 。
随后,众人离开了大明书屋,朝着大明琉璃店走去。一路上,朱柏和朱楩紧紧跟在朱元璋和马皇后身后,眼神中满是眷恋。
大明琉璃店坐落在繁华的街市之中,店面装饰得金碧辉煌。店门口摆放着各种精美的琉璃制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如梦如幻。
韩王朱松夫妇正在店内忙碌着,朱松正仔细地擦拭着一件琉璃花瓶,他的夫人则在一旁摆放着新到的琉璃饰品。当他们看到朱元璋等人走进来时,手中的动作戛然而止,朱松的眼睛瞬间瞪大,脸上露出惊喜交加的神情,手中的抹布都忘了放下。他的夫人也微微捂住嘴巴,眼中满是激动的泪花。
朱松和夫人急忙走上前,屈膝行礼:“儿臣(儿媳)见过父皇、母后!” 朱松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马皇后笑着拉起朱松夫人的手:“快起来,瞧瞧这店里的琉璃,真是漂亮极了。”
朱松兴奋地说道:“父皇、母后,这些琉璃制品都是儿臣和夫人精心制作的,每一件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 说着,他从柜台里拿出一对手镯,这对手镯由晶莹剔透的琉璃制成,镯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在光线下折射出迷人的色彩。朱松将手镯递到马皇后手中:“母后,这是儿臣和夫人亲手制作的手镯,希望母后喜欢。”
马皇后接过手镯,戴在手腕上,笑着说道:“真是好看极了,松儿和儿媳有心了。” 朱松和夫人看着马皇后戴上手镯,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朱松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只要母后喜欢就好。”
下午,几位皇子也回到皇宫,与朱元璋马皇后相聚。朱元璋看着几个孩子,感慨万分:“看到你们如今各自都有所成就,把这些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朕和你们母后甚是欣慰。想当年……” 说到此处,朱元璋微微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建文朝那些变故,实在是让人痛心。尤其是柏儿,朕一直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朱柏微微低头,眼中闪过一丝伤感,但很快又抬起头,坚定地说:“父皇,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如今儿臣能再次陪伴在您和母后身边,还能为大明尽一份力,已然心满意足。”
马皇后轻轻握住朱柏的手:“是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看到你们一个个都这么有才华,这么努力,我们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今日与你们相聚,听你们讲述这些事业的发展,朕深感欣慰。天色也不早了,大家今日都难得聚在一起,就一同回宫用膳吧。” 朱元璋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说道。
“好呀,儿臣许久未曾与父皇、母后一同用膳,早已盼着这一刻了。” 朱桢兴奋地搓着手,眼里满是期待。
众人簇拥着朱元璋和马皇后缓缓往皇宫走去,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回到宫中,膳房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晚宴。
众人分座而坐,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但此刻大家的心思似乎都不在美食上,依旧沉浸在相聚的喜悦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