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一直呆立当场的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兄弟俩,直到听见众人的呼声后,这才恍然醒悟过来。两人神色慌张地快步走上前,然后双双单膝跪地。
特别是当朱高煦的目光触及到端坐在上方的徐妙云时,他的眼眶刹那间便红了起来,泪水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在眼眶里不停地打着转。他紧咬着下唇,努力克制住自己激动得几近失控的情绪,然而那微微颤抖着的双唇却还是出卖了他内心深处汹涌澎湃的情感。最终,他用略带哽咽的声音喊道:“父……父皇、母……母后!”
一旁的朱高燧同样也是眼眶泛红,满脸尽是委屈之色,看上去就像是突然之间又变回了曾经那个时刻都需要母亲温柔呵护的年幼孩童。
整个府邸在这一瞬间,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震撼而又充满戏剧性的一幕之中。
徐妙云心如刀绞般地凝视着眼前的两个儿子,脚步沉重而缓慢地朝着他们一步步走去。当走到近前时,她轻柔地伸出手,宛如微风拂过湖面一般,轻轻地抚摸着孩子们那稚嫩的面庞。她的眼眸之中充盈着无尽的慈爱之情,仿佛要将这份母爱全部倾注于这一抚触当中。
“你们这两个傻孩子啊,怎能产生如此荒唐的念头呢?兄弟之间本应相互扶持、相亲相爱,又怎可以反目成仇、互相伤害呢?想当年,你们的大哥朱高炽自小就对你们关怀备至、呵护有加,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护你们。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与关爱,难道你们全都忘却了不成?再者说,咱们大明的开国太祖高皇帝虽已仙逝,但他老人家的英灵想必仍在冥冥之中注视着你们的一举一动。倘若让他知晓你们兄弟阋墙,该会有多么痛心疾首啊!”徐妙云的嗓音温婉柔和,犹如潺潺流水淌入人心,但其中所蕴含的那份威严却是毋庸置疑的,令人不敢轻易忤逆。
朱高煦低垂着头颅,紧紧咬住自己的嘴唇,以至于唇色都略显苍白。他那双原本应该孔武有力的大手此刻竟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骨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显然其内心正经历着激烈的挣扎和煎熬。
相比之下,朱高燧稍稍抬起了头,目光迎向母亲徐妙云。然而,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犹豫不决之色,欲言又止道:“娘,我们......其实并非有意如此......只是......”话未说完,便又低下头去,似是不知如何继续解释下去。
徐妙云轻轻地摇了摇头,悠悠地叹了一口气,那轻柔的叹息仿佛一阵微风拂过湖面,却又带着无尽的沉重和哀伤。她那双美丽而聪慧的眼眸此刻充满了无奈与痛心之色,就像两颗被忧愁笼罩的明珠,黯淡无光。
“你们呀……”徐妙云轻声说道,声音中饱含着深深的失望和责备,“莫要再如此糊涂下去了!这皇位固然重要,但难道为了它,你们就要舍弃兄弟之间那血浓于水的情谊吗?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这历经千辛万苦才建立起来的大明江山毁于一旦吗?”
汉王和赵王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宛如两尊沉默的雕塑。他们低着头,不敢去直视徐妙云那充满失望的目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
终于,在漫长的沉寂之后,朱高煦缓缓地松开了紧握成拳的双手。他抬起头来,眼神复杂地望着朱棣和徐妙云。那张原本坚毅而决绝的脸庞此时竟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和悔恨。
“父皇,母后……”朱高煦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像是努力克制着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儿臣知道错了,儿臣愿意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野心。从今往后,儿臣会安分守己,不再给朝廷添麻烦。”
一旁的朱高燧见兄长已经表态,也赶忙跟着点了点头,连声说道:“儿臣也是一样,愿意听从父皇母后的教诲。儿臣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守护好大皇兄,守护我们这片来之不易的大明江山。”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不一会儿,太孙殿下朱瞻基带了一队士兵匆匆赶来。朱瞻基身着一袭轻便的铠甲,英姿飒爽,他跳下马,神色匆匆地走进府邸。看到汉王赵王等人,他微微皱眉,随即脸上又露出温和的笑容,走上前拱手行礼,以温和的口吻说道:“两位皇叔,这是为何这般阵仗?”
朱高煦和朱高燧看着朱瞻基,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朱高煦挠挠头说道:“瞻基啊,皇叔刚刚一时糊涂,现在已经想通了。”
朱瞻基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如此甚好,皇叔们深明大义,实乃我大明之幸。”
就在此时,原本喧闹嘈杂的校场上突然传来一阵爽朗而洪亮的笑声,众人纷纷侧目看去,只见朱棣满脸笑容地大声喊道:“瞻基,好样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彻整个校场。
朱瞻基听到呼喊后,下意识地循着声源望去。当他的目光触及到朱棣那带着赞赏和欣慰的眼神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般愣住了。只见朱瞻基的双眼猛地睁大,眼珠子似乎都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似的,那张原本还略显镇定的面庞此刻却被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所占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