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微微点头,目光沉稳地看向于谦:“于爱卿放心,此事我和皇后自有计较。如今当务之急,是要稳定朝局,让高炽顺利登基,不能因为些许波折坏了大事。” 此时,府邸内的气氛逐渐缓和,原本压抑的气息被一种新的希望所取代,阳光努力地透过云层,洒下几缕光线,照亮了众人的脸庞,也给这紧张的局势带来了一丝温暖。
徐妙云看向于谦和三杨,微笑着说道:“几位爱卿皆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材,这么多年来为朝廷尽心尽力。如今局势虽有波澜,但有你们在,哀家相信一切都会顺遂。” 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心感,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许。
杨士奇躬身行礼,言辞恳切:“皇后娘娘过奖,臣等定当不负陛下与娘娘厚望,全力辅佐陛下,保我大明江山稳固。”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透着忠诚与坚定,仿佛在向天地宣誓自己的决心。杨荣和杨溥也纷纷点头称是,他们的眼神中同样透着忠诚与坚定,表情严肃而认真。
朱高煦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父皇,母后,儿之前真是鬼迷心窍了。现在儿明白了,一家人齐心才是最重要的。儿以后一定听大哥的,和兄弟们一起守护好咱们大明。” 他的脸上露出了真诚的悔意,低下头,不敢直视朱棣和徐妙云的眼睛。
朱高燧也在一旁附和:“对呀,父皇母后,我们再也不会犯糊涂了。” 说着,他偷偷看了一眼朱瞻基,朱瞻基则回以一个友善的微笑,眼神中充满了宽容与鼓励。
朱棣满意地看着两个儿子,点了点头:“知错能改,便是好样的。日后你们兄弟之间要相互扶持,不可再生嫌隙。” 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仿佛要将这一刻的场景深深印在脑海中,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慈爱。
朱瞻基突然想起什么,抬头问道:“皇爷爷,皇奶奶,那依您二位所言,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双手握拳,身体微微前倾,等待着朱棣的回答。
朱棣双手背后,神色沉稳:“首先,对外要封锁消息,不可让此事引起朝野动荡。其次,尽快安排高炽登基大典,让天下人尽早安心。至于高炽的病情,我和皇后会亲自过问。” 他的声音果断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定海神针,让众人的心安定下来。
于谦思索片刻,开口说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登基大典牵涉诸多事宜,需各部门协同合作,还望陛下能尽快下旨安排。” 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着思索的光芒,语气恭敬而沉稳。
朱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于爱卿所言甚是。朕即刻下旨,让礼部牵头,各部门全力配合,务必在最短时间内筹备好登基大典。” 他的声音果断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随即转头看向一名士兵:“你即刻去传朕的旨意!” 那名士兵领命后迅速跑开。
徐妙云看着众人有条不紊地商议着,心中感到一丝欣慰:“有你们这般齐心协力,哀家也就放心了。高炽这孩子善良仁厚,定能成为一位好皇帝。只是他身体一向不好,日后还需大家多多费心照料。” 她的目光温柔地看向众人,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担忧。
杨荣上前一步,恭敬地说:“皇后娘娘放心,臣等定会全力辅佐陛下。为陛下分忧解难,是臣等的职责所在。” 他微微躬身,态度谦逊而诚恳,眼神中闪烁着忠诚的光芒。
此时,朱棣看了看天色,说道:“事不宜迟,咱们这便回宫。” 说着,他抬手示意大家通过任意门回宫。众人虽心中仍满是震撼与新奇,但还是依言而行。
踏入那神秘莫测的任意门之后,只觉得眼前先是闪过一道炫目的光芒,随后便是一阵轻微的眩晕感袭来。当这种不适感逐渐消退后,众人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宏伟壮丽的皇宫之中。
与此同时,在朱高炽养病的宫殿内,原本平静的空气中突然泛起一丝涟漪。只见一扇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奇异之门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凭空显现出来。此刻,朱高炽正斜倚在榻上休憩养神,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猛然睁开双眼。
他难以置信地盯着那扇散发着神秘光芒的门,脸上满是惊愕之色。身体下意识地挺直起来,原本半眯着的眼睛此刻瞪得浑圆,仿佛两颗铜铃一般。伸出的手指微微颤抖着指向那扇门,声音因惊恐而变得有些结巴:“这......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然而,还未等他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那扇奇异的门便开始缓缓地开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朱瞻基那熟悉的身影,只见他步伐稳健地从门中踏出,紧随其后的依次是朱高煦、朱高燧、于谦以及三杨等人。
朱高炽见到这些人,心中虽然充满疑惑,但还是本能地想要开口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可就在这时,朱棣那威严的身影与徐妙云那端庄的身姿也一同从门中显露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