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朱棣正端坐在高台之上,他那威严的目光犹如闪电般横扫全场,每一个被其视线触及之人都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骨上升起。只听朱棣洪钟大吕般的声音响彻整个朝堂:“今日所发生的这一切,应当成为在座各位大臣以及后世子孙们永远铭记的教训。作为一国之君,务必要胸怀天下苍生,时刻保持勤勉谨慎之心;而身为臣子,则应当恪尽职守,敢于仗义执言,向君主进献忠言直谏。唯有君臣一心,齐心协力,我们大明王朝才能实现长久的繁荣昌盛,永享太平盛世!”
众大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废掉孙太后
处理完朱祁镇后,朱棣和徐妙云带领众人来到朝堂之上。此时的朝堂气氛压抑,大臣们都静静地站着,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孙太后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双手紧紧地抓着座椅的扶手,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她看到朱棣和徐妙云走进来,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强装镇定,挺直了腰板。
只见朱棣龙行虎步,气宇轩昂地迈向朝堂正中央,他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仿若两道闪电直直地射向孙太后,冰冷而又凌厉,口中更是毫不留情地质问道:“孙太后,你可知罪!”
孙太后只觉心头猛地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一般,令她有些喘不过气来。然而,即便如此,她仍旧强作镇定,抬起头迎着朱棣的目光,硬着头皮回应道:“哀家不知何罪之有?”尽管她极力想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可那微微颤抖的语调就像平静湖面泛起的丝丝涟漪,终究还是难以掩饰其内心深处的惶恐与不安。
朱棣闻言,嘴角泛起一抹不屑的冷笑,冷哼一声道:“哼!你身为堂堂太后,理当以身作则,尽心竭力地辅佐新君治理天下,稳固朝纲。然而,自朱祁镇被俘之后,你非但不思如何救回圣上、重振国威,反倒妄图继续把控局势,全然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心心念念的唯有保住自己手中那点可怜的权势。若非你在背后兴风作浪、搬弄是非,这朝堂之上怎会乱成如今这般模样?”
孙太后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毫无血色,她的嘴唇哆哆嗦嗦,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来为自己辩驳。终于,在一番挣扎过后,她颤声说道:“哀家所做的这一切,无一不是为了我大明的万里河山永固长存,为了咱朱家的皇脉得以延续啊……”
徐妙云走上前,目光清冷地看着孙太后,说道:“为了江山社稷?你分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当初我孙媳妇胡皇后被废也有你手笔吧!在国家危难之际,你没有挺身而出支持朱祁钰登基,稳定人心,反而犹豫不决,心怀不满。如今,还妄图坐在这龙椅之上,实在是荒谬至极!”
孙太后被徐妙云说得无言以对,眼中闪过一丝怨毒,但很快又被恐惧所取代。
朱棣大声喝道:“来人!将孙太后打入冷宫,废除太后之位!从此不得踏出冷宫半步!”
孙太后瞪大了眼睛,惊恐地看着朱棣,似乎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她挣扎着起身,喊道:“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是太后,我是……”
然而,她的呼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两名侍卫走上前来,架起孙太后就往外拖。孙太后一边挣扎,一边破口大骂,但声音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朝堂之外。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朱棣环顾四周,说道:“如今,朱祁钰已被证明有能力守护大明江山。朕希望诸位大臣能够齐心协力,辅佐陛下,共创大明的盛世!”
朱祁钰连忙上前,向朱棣和徐妙云行礼道:“孙儿定不负太爷爷、太奶奶的期望,定当励精图治,让我大明重振雄风。”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中带着期许:“你能有此决心甚好。但治理国家并非易事,需时刻保持警醒,广开言路,任贤用能。朝堂上下,人才济济,你要学会分辨忠奸,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
朱祁钰恭敬答道:“太爷爷教诲,孙儿铭记于心。日后朝堂之上,还望太爷爷多多提点,孙儿定虚心聆听。”
徐妙云看着朱祁钰,语重心长地说:“皇帝,这后宫之事也不可忽视。后宫安稳,朝堂才能安稳。需选贤良淑德之人入主中宫,切不可让后宫之乱影响到前朝。”
朱祁钰连忙应道:“太奶奶所言极是,孙儿定会慎重考虑后宫之事,确保后宫风清气正。”
于谦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太皇帝、太皇太后,如今虽击退瓦剌,但边境局势依旧严峻,不可掉以轻心。臣以为,应加强边防建设,训练精锐部队,提高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朱棣赞许地看了于谦一眼:“于爱卿所言甚是。边防乃国家之屏障,必须坚固。你有何具体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于谦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说道:“回太皇帝,臣计划重新部署边防兵力,加强关隘防守,同时选拔优秀将领,定期进行军事演练。另外,鼓励边境百姓屯田垦荒,做到自给自足,如此一来,边境既能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又能增强百姓对国家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朱棣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于爱卿的建议甚好,诸位大臣可有异议?”
众大臣纷纷表示赞同:“于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此时,一位大臣出列,小心翼翼地说道:“太皇帝,如今废除了朱祁镇的皇位,那他的太子之位也应一并废除。不知陛下对新太子的人选可有考量?”
朱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草率决定。太子乃国之储君,需德才兼备、贤良方正之人方可担当。朕与陛下、太皇太后会仔细斟酌,待时机成熟,自会昭告天下。”
朱祁钰也连忙说道:“一切听从太爷爷安排,孙儿也会与太爷爷、太奶奶一同商议,务必选出最合适的太子人选。”
朝堂上众人又就一些朝堂制度的改革、民生问题的改善等事宜展开了讨论,气氛热烈而有序。直到天色渐晚,朱棣才站起身来,说道:“今日议事就到此为止,诸位大臣回去后好好休息,日后各司其职,为我大明的繁荣昌盛共同努力!”
众大臣纷纷跪地行礼:“陛下、太皇帝、太皇太后万安,臣等告退。”
随着大臣们陆续离开朝堂,朱棣、徐妙云与朱祁钰也缓缓走向后宫。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大明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挑战与未知,等待着他们去书写新的篇章。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