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啊朱祁镇,你身为我大明堂堂正正的皇帝,竟然不知深浅,好大喜功到如此地步!贸然亲征,这一愚蠢至极的决定,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惨祸。数十万我大明的精锐之师啊,就这样在瞬间毁于一旦!那些曾经英勇无畏的将士们,他们满怀报国之志奔赴疆场,可如今却都惨死在异国他乡,成为孤魂野鬼。还有那无辜的百姓们,因为这场灾难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说到此处,朱棣的情绪愈发激动起来,他用手指着朱祁镇,痛心疾首地继续怒斥道:“你看看你自己做下的这些事情,简直就是把我大明朝的脸面丢得干干净净!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大明的万里河山就要葬送在你这个昏庸无能、刚愎自用之人的手中!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你有何颜面去面对那些为了守护这片土地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此时的朱祁镇早已吓得浑身颤抖不已,脸色苍白如纸。他哆哆嗦嗦地站在那里,嘴唇微微抖动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只能嗫嚅着吐出几个字:“太……太爷爷,孙儿……孙儿知错了……”然而,他那微弱的认错声在朱棣愤怒的咆哮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朱棣面沉似水,冷哼一声,那声音仿佛来自九幽地狱,冰冷刺骨:“哼!如今方知悔改,难道不嫌太迟了么?朕今日在此郑重宣告,即刻起,废掉你朱祁镇这皇帝之位!从今往后,你再无资格端坐于那龙椅之上,统御我大明江山社稷、子民百姓!你犯下如此大错,致使我大明将士死伤无数,当负起全责!朕命你前往朱家皇陵,日夜为那些逝去的英灵忏悔祈祷,好生反思自身罪过!”
朱棣这番话语掷地有声,犹如惊雷炸响,在整个朝堂上空回荡不息。其语气坚决果断,毫无半点转圜余地,令人闻之心惊胆寒。
朱祁镇听闻此言,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整个人便如烂泥般瘫软在地。他面色惨白如纸,仿若死人一般,嘴唇微微颤抖着,口中喃喃自语道:“完了……一切都完了……”那双原本明亮有神的眼睛此刻变得空洞无光,只是呆呆地仰望着头顶那片高远的苍穹,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着转儿,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锁住一般,无论如何也流不下来。那张曾经意气风发的脸庞此刻写满了绝望和无助,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怜悯。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徐妙云身姿优雅地从高台上缓缓走了下来,她步履轻盈,每一步都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压。终于,她来到了朱祁镇的面前,微微皱起那如远山般的黛眉,美眸之中闪烁着惋惜和痛心之色。
“你啊,本就出生于帝王之家,自小就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同时也肩负着家国天下的重任。从幼年开始,你便接受着皇家最为严格且全面的教导,按道理来说,你理应成长为一代贤明之君,守护好我们大明这片广袤的山河,使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然而,你却被那短暂而虚幻的虚荣所迷惑,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和心智,对于忠臣们的肺腑之言充耳不闻。最终,导致我们的国家陷入如今这般岌岌可危的境地。这所有的一切恶果,说到底都是你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啊!”徐妙云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其中蕴含的失望和责备之意却是清晰无比。
朱祁镇听到这番话后,缓缓地抬起了头,用他那略带惊恐和愧疚的眼神望向徐妙云。他的嘴唇不停地颤抖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来为自己辩解一番,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过了许久,他才结结巴巴地说道:“太……太奶奶,孙儿当时真的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要效仿那些先辈们,建立不朽的赫赫战功,让咱们大明朝的威名能够传遍四方,威震天下。可是……可是孙儿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啊!”说到最后,朱祁镇的眼眶已经泛红,泪水在其中打转,眼看就要夺眶而出。
徐妙云秀眉紧蹙,柳眉倒竖,毫不留情地打断了朱祁镇的话语,她的脸色凝重而肃穆,宛如寒霜笼罩一般,让人不寒而栗。只见她朱唇轻启,声色俱厉地道:“想要建立功勋、成就一番事业这本无可厚非,但身为一国之君,必须要有冷静且清晰的头脑,能够明智地权衡各种利益得失,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善于了解和任用人才。然而你却盲目轻信奸佞小人之言,贪慕虚荣,好大喜功,最终才导致这场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曾经认真思考过,那些在土木堡之战中不幸失去生命的英勇将士们,他们家中的亲人将会面临怎样艰难困苦的生活?你又怎能对得起这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臣良将呢?”
朱祁镇听到这番斥责后,顿时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他缓缓地低下了头,不敢正视徐妙云那锐利的目光,此刻他的身躯不由自主地开始剧烈颤抖起来,仿佛风中残烛一般摇摇欲坠,而那微微抖动的双手则充分暴露出他内心深处无法言喻的惶恐不安以及深深的悔恨之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