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见状,急忙凑近,轻声道:“先生,您还有什么吩咐,末将听着呢。”
刘伯温用尽最后的力气,缓缓说道:“蓝将军…… 日后若有变故…… 切不可冲动行事…… 以大局为重……”
蓝玉强忍着泪水,用力点头:“先生,末将明白,末将一定谨记您的话。”
刘伯温的目光再次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像是要把每个人的样子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他的眼神逐渐变得迷离,思绪仿佛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还记得当年…… 与太祖一同起事…… 那时候的我们…… 满怀壮志……” 刘伯温喃喃自语,声音几近蚊呐。“为了这大明的江山…… 无数兄弟挥洒热血……”
朱棣凑近倾听,眼中满是悲痛:“恩师,您累了,就好好休息吧……”
刘伯温微微摇头,继续说道:“我这一生…… 能为大明效力…… 见证它的兴起与繁荣…… 死而无憾…… 只是放心不下你们……”
徐妙云泪流满面,握着刘伯温的手贴在自己脸颊上:“恩师,您安心走好…… 我们都会好好的……”
突然,刘伯温的眼神有了片刻的清明,他努力坐直了些许身子,声音也略微洪亮了一些:“棣儿,云儿,蓝将军,孩子们…… 记住,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唯有以民为本,方能长治久安……”
话一说完,他的身体缓缓向后倒下,眼神渐渐失去光芒,手也从朱棣和徐妙云的手中滑落。
“恩师!” 朱棣悲痛地呼喊。
“父亲!” 子孙们放声大哭。
蓝玉单膝跪地,低头默哀,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眶中涌出,滴落在地面上。
徐妙云伏在床前,泣不成声:“恩师,您怎么就走了……”
房间里顿时哭声一片,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一代传奇谋士刘伯温,就此闭上了双眼,带着对世间的牵挂和对大明未来的期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他的智慧与教诲,如同璀璨星辰,将永远照耀着大明的历史长河,留在众人的心中。
许久,朱棣缓缓站起身来,他神色悲痛却又努力保持着镇定,声音低沉地说道:“恩师一生殚精竭虑,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不朽功勋。朕定要为恩师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以告慰恩师在天之灵。”
徐妙云擦了擦眼泪,哽咽着回应:“陛下所言极是,恩师当得起这最高规格的葬礼。”
蓝玉抬起头,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抱拳道:“陛下,刘先生一生磊落,对大明忠心不二。末将愿亲自操办葬礼相关事宜,以表对先生的敬重与缅怀。”
朱棣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无尽的哀伤:“有劳蓝将军了。此次葬礼,务必要办得风风光光,让天下人都知晓刘伯温先生的功绩与品德。”
蓝玉重重地应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这时,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走上前,跪地叩首:“陛下,皇后,蓝将军,家父一生淡薄名利,想必他老人家也不愿太过铺张。葬礼之事,还望能遵照家父生前的喜好和意愿。”
朱棣思索片刻,说道:“刘琏所言有理。朕虽想厚葬恩师,但也应尊重他老人家的遗愿。一切就按先生平日的喜好来安排,务必庄重肃穆。”
徐妙云蹲下身子,轻轻扶起刘琏,柔声道:“刘琏,你也节哀顺变。你父亲一生高风亮节,他的教诲我们都铭记于心。往后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
刘琏感激涕零:“多谢陛下,皇后关怀。家父一生为朝廷效力,能得陛下和皇后如此厚爱,已然无憾。我等定会谨遵家父教诲,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蓝玉看着刘琏,拍了拍他的肩膀:“刘琏,你放心。有我在,葬礼的事我会与你一同操办,不会有任何疏漏。你父亲对我恩重如山,我定要送他最后一程。”
刘琏眼中满是感激:“多谢蓝将军。”
朱棣望向窗外,天空不知何时已飘起了细雨,仿佛也在为刘伯温的离去而哀伤。他缓缓说道:“恩师虽已离去,但他的智慧和精神将永远留在我大明。朕日后定当以恩师的教诲为指引,治理好这天下。”
徐妙云走到朱棣身边,轻声道:“陛下心怀天下,又铭记恩师的恩情,想必恩师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
蓝玉抱拳说道:“陛下和皇后如此深情重义,大明有此明君贤后,定能繁荣昌盛。末将也会尽忠职守,守护好这大好河山,不辜负刘先生的期望。”
众人围绕着刘伯温的遗体,默默伫立,思绪万千。在这寂静而悲痛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将刘伯温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大明的未来而努力。此时,雨越下越大,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为这位传奇谋士奏响一首无声的挽歌。
几日后,刘伯温葬礼的各项事宜筹备妥当。葬礼当日,京城内外一片缟素,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为刘伯温送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