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先生的教诲,如同醍醐灌顶。末将定不负您的嘱托,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末将定会牢记您的话,在朝堂上步步谨慎,守护好大明的江山。”
刘伯温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蓝将军,你日后若遇到困境,切不可慌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冷静思考。”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似乎积攒了一下力气,“若是拿不准主意,也可寻那信得过的人商议,切不可独自钻牛角尖。”
蓝玉重重地应道:“先生所言极是。末将今后遇事必定沉着冷静,不会再冲动行事。只是先生…… 您这病……” 蓝玉说到此处,声音再次哽咽,满心的担忧溢于言表。
刘伯温微微一笑,轻轻地摆了摆手,似乎对生死之事早已看淡。他的声音平静而温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必过于挂怀。我这一生,能够亲眼目睹大明在诸位的共同努力下日益昌盛,也算是没有遗憾了。而且,我也非常想念太祖皇帝、马皇后、常遇春将军、徐达将军和汤和将军,如今终于可以与他们团聚了。”
说到这里,刘伯温的目光转向蓝玉,眼中流露出一丝担忧。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只是,我放心不下你们这些还在朝堂之上的人啊。蓝将军,你要明白,国家的安稳,百姓的福祉,都肩负在你们这些栋梁之才的肩上。”
蓝玉紧咬着牙关,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悲痛,但泪水还是不由自主地从眼角滑落。他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先生,末将一定会将这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绝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是此时此刻,想到先生即将离我们而去,末将实在是……”
话未说完,蓝玉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再也说不下去。那一颗豆大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缓缓滚落,最终滴落在地上,溅起了一小片尘土。
刘伯温看着蓝玉落泪,眼中也泛起一丝泪光,他用尽全力抬起手,轻轻为蓝玉拭去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蓝将军莫要如此。我虽即将离去,但我的心会一直与大明同在,与你们同在。你只要秉持着对国家和百姓的赤诚之心,我便死而无憾。”
蓝玉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那双手的温度正在逐渐消散,但力量却仿佛通过这一握传递到了蓝玉心中:“先生,您放心。末将此生,定以守护大明为己任,绝不让您失望。若是有一日违背今日所言,愿受天谴。”
刘伯温微微摇头,轻声说道:“不必如此发重誓,我信你。日后朝堂之上,或许会有诸多纷争。你切不可卷入无谓的党争之中,要以大局为重。不管是谁主政,目的都是为了大明的繁荣,切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国家的根基。”
蓝玉神情肃穆地点头:“先生的教诲,末将铭记于心。末将定以国家大局为重,不会被个人恩怨和权力纷争蒙蔽双眼。”
刘伯温缓缓闭上双眼,像是在积蓄最后的力量,过了一会儿,再次睁开,目光变得更加坚定:“蓝将军,最后再嘱托你一件事。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无论何时,都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这江山才能稳固,这才是我们为臣者的根本职责。”
蓝玉用力地点头:“先生放心,末将一定会关心百姓。今后行军打仗也好,在朝堂理政也罢,都会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刘伯温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在苍白的脸上绽放,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祥和:“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说完,他缓缓闭上双眼,仿佛完成了此生最后的嘱托,终于可以安心地睡去 。
蓝玉依旧紧紧握着刘伯温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涌出。房间里弥漫着沉重的哀伤,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见证着这一场令人动容的告别 。
刘伯温的目光转向自己围在床前的子孙们,他们个个满脸悲痛,眼中噙着泪水。他的眼神中满是慈爱与牵挂,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我一生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我走之后,你们要相互扶持,和睦相处。为人处世,要秉持忠义,不可贪图荣华富贵,坏了家族的名声。要勤奋读书,努力上进,靠自己的本事安身立命。”
子孙们纷纷点头,哽咽着回应:“父亲(祖父),我们记住了。”
刘伯温又看向朱棣和徐妙云,眼神中带着一丝恳请:“陛下,皇后,老臣去后,望你们多多关照我的子孙。他们还年轻,许多事还需要贵人指引。”
朱棣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郑重承诺:“恩师放心,您的子孙便是朕的亲人,朕定会好好照顾。无论何时,只要他们有需要,朕必当全力相助。”
徐妙云也连忙说道:“恩师,您安心去吧,我们定会铭记您的恩情,善待您的家人。”
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微弱的呼吸声和众人轻轻的抽泣声。刘伯温的气息愈发微弱,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