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我们今天可以学习中医了吗?
梦:是的。
立:好期待,您快讲吧。
梦:你认为什么是中医,中医的“中”有什么含义?
立:中医是华夏的国医,中医的“中”对应西医的“西”。
梦:你的回答真是太遗憾了!华夏的传承在末法时代来临之际快断绝了。在千年以前中医的称谓是什么,那时候存在西医的概念吗?
立:千年前的中医已经称“中医”了,那时候还没有西医的概念。
梦:我记得扁鹊曾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中医的“中”是上中下的“中”,而非中西的“中”,你所说的西医归属下医。
立:原来是这样。上医、中医、下医的区别是什么?
梦:下医治已病,下医的优点是根据病症的生理变化,研究发病的微观生化特征,并总结有效的应对方法;下医的缺点是同病同治,哪里出问题治哪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不好就切掉,所以下医是局部思维的医学。中医治欲病,中医不研究病症的微观生理,中医把病症表现作为医治依据,以恢复身体整体机能为目标,重新建立平衡,根据每个病患的身体状况开处方,出现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百患百方的现象;中医的局限在于太过依赖医生的素质和经验,在判断病患时带有主观性,不能全面掌握病者的实际状态。上医治未病,上医以养生为主,把整个生命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使身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下,使身体不生病,所以上医不治病,上医不是医生。下医属于术的范畴,中医属于理的范畴,上医属于道的范畴。
立:是不是中医比下医强,上医比中医更高明?
梦:从生命角度衡量,上医使生命的体验质量更好;从治病的角度衡量,下医对外科和急症更具优势,但治标不治本;从疗效综合考虑,中医标本兼治,医治过程需要逐渐的调理,缓慢恢复平衡的状态。总体来说,上医、中医、下医各有优劣,不能一概而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僵尸在发展进步,病也在筛选衍化,药亦在革新更替,医学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下医应中医化,中医科学化,上医普遍化。下医没有中医做指导,下医技术发展至极致就会进入瓶颈,局部化的思维会失去方向;中医要科学化,中医不能故步自封,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医的助力,从诊断的方式、治疗的方法、药物的研制都要科学化。
立:“中医科学化”与“中医西医化”是否有区别呢?
梦: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西医代表不了科学,西医是下医,有些西医的技术是错误的,只能说当前僵尸的下医比中医应用的技术手段更多。中医与下医的根本区别是对待病情的观念,中医是整体的平衡观,下医是局部的症状观,中医以恢复身体的原本机能为主,下医以节制局部的症状为主。“中医科学化”是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为中医治疗服务,让科学技术成为中医的助力,同时要杜绝假中医的行骗行为。“中医西医化”是舍本逐末,抛弃了整体观,跟着下医的思维行事,让技术手段喧宾夺主,头痛医头,觉头医脚,那么中医就变成为下医。不是“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就是中医,也不是“吃中药”就是就是中医,许多都是披着中医外皮的下医。中医是秉持整体观医学理论,以整个生命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恢复系统平衡为目标的医学。中医是全科的,不应照搬下医分科室。
立:中医的医生不是万能的,如果中医不分科室,会不会影响诊疗?
梦:中医不分科室,但每个医生具有擅长诊疗的领域,以医生的专长划分即可。
立:下医“中医化”有什么作用呢?
梦:下医的术应以中医的整理平衡论为指导,更不能排斥中医,僵尸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局部的失衡必然影响整体,调节生命系统趋向平衡对症状治疗必然事半功倍。治病的目的是恢复身体原有的功能,而不是寻找一个替代功能。以全局系统的医理为指导,能够对病情有更清晰的思路,让许多医学难题找到解决的方向。
立:真的能做到吗?好像下医们对中医的理念并不认可,甚至认为许多中医理论是迷信,尤其是阴阳五行理论,下医们认为阴阳五行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
梦:科学的论证是什么?
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针对显象的事物,我们通过五感,能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从而证明它们的存在;另一种方法就通过假设抽象事物的存在,然后能够准确预测和解释公然的现象。
梦:我们在《科之论》中交流过“什么是科学”,僵尸的科学是建立在可重复再现的条件下,通过可验证的解释,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知识的体系。而阴阳五行理论恰恰是符合这种科学观的,每一个僵尸都可以通过导引练习实现验证。我过去讲过了,不是用下医落后局部诊疗技术证明中医的合法性,而是需要用中医的整体平衡观指导下医。几千年来中医的诊疗实践就是最好的例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