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神仙树地块的竞拍现场,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诸神之战,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并且同时承受着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巨大压力。
彼时,成都正大力加速推行土地“招拍挂”制度,高新区神仙树地块(二期)更是脱颖而出,成为首个达成“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场地平整)的标准化出让地块。其起拍价一路水涨船高,飙升至 200 万/亩,相较于 10 月的记录,足足超出了 10%,这一数字的跳跃,无疑为这场竞拍大战正式拉开了紧张刺激、扣人心弦的序幕。
10:00 整,拍卖厅内气氛凝重,拍卖师手中的铜钟被用力敲响,那清脆且悠长的钟声在偌大的拍卖厅内久久回荡,仿佛是这场激烈竞争正式开场的激昂号角。
蓝光集团作为本土房地产行业的领军者,当仁不让地率先果断举牌,声音格外洪亮地喊出:“205 万!”然而,他那举牌的动作还未来得及完全落下,万科代表已然迫不及待地用带着浓重粤语腔调的声音,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喊出:“220 万!”这一喊,如同平地惊雷,直接跳过了常规的竞价阶梯,恰似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原本就紧张的会场,刹那间,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冷气。这一举动,无疑是赤裸裸地提前亮明了万科对该地块志在必得的坚定决心。
其实,早在起拍前 30 分钟,蓝光集团那位老谋深算的张副总,便有意在媒体面前透露:“蓝光已备好 450 万/亩的托底资金。”当拍卖师报出 200 万的底价时,张副总佯装出一副悠闲自在的模样,缓缓抿了口茶,脸上神态自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可就在举牌的那一瞬间,他却犹如猛虎出山般展现出了雷霆般的手腕——每次加价必定选择压轴举牌,而且每次的牌面总是稳稳地比其他房企高出 5 万。这种如同“心理凌迟术”一般的策略,逐渐开始奏效,在第 9 轮竞价之后,置信实业的代表额头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在紧张的氛围下,手指也不自觉地摩挲着手中的佛珠,这个细微的动作,淋漓尽致地透露出其内心的紧张与纠结。
而万科西南事业部的刘荣先,在价格突破 250 万这一关键时刻,突然话锋一转,切换为粤语,对着身旁的助理低声说道:“同总部讲,用 B 计划。”这句看似平常无奇的暗语,实则如同开启宝藏的密匙,瞬间触发了特殊授权。
只见他毫不犹豫,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直接报出:“280 万!”刹那间,整个拍卖厅内的空气仿佛瞬间被冻结,所有人都被这一价格惊得屏住了呼吸。紧接着,他微微侧身,又用粤语对助理补充道:“呢个价系深圳香蜜湖楼面价嘅 65%。”(这个价是深圳香蜜湖楼面价的 65%)这刻意泄露的“成本算法”,如同在平静无波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让本土房企瞬间陷入对标一线城市的恐慌之中。
中海地产的搅局,更是将资本的暴力与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中海的陈总监在举牌的间隙,迅速与成都银行现场签署了《土地款过桥融资协议》,并明确约定“若竞得地块,后续开发贷利率下浮 45 个基点”。这种银行信贷与土地拍卖实时联动的方式,犹如一记重锤,让本土房企第一次深切且直观地感受到港资机构那种如同降维打击般的强大威力。
在第 21 轮竞价时,陈总监突然神色镇定地离席去接电话,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暗藏玄机——他正在与银行完成 3.2 亿过桥贷款的电子签约。
随后,他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不紧不慢地重返座位,将手中的百达翡丽腕表轻轻摘下,小心翼翼地置于竞价牌旁。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拍卖师以及在场的所有竞争对手无声却有力地暗示:中海有“无限托底”的雄厚实力。就在这时,置信代表手中原本摩挲着的佛珠突然断裂,他的手也随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在巨大的压力下,最终无奈地选择弃权。而中海则瞅准时机,迅速举牌 350 万。
当价格飙至 350 万时,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拍卖师突然收到国土局官员递来的一张纸条。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田毅脑海中的系统迅速扫描到纸条的内容:“溢价超 50%触发熔断机制,需重新评估。”
熔断机制触发时的权力博弈,更是将这场竞拍背后隐藏的暗箱操作推向了高潮。原来,国土局官员收到的“熔断提示”纸条,竟是蓝光通过建设局的关系暗中施压的结果。然而,就在槌响前 3 分钟,市委书记亲自致电拍卖厅,语气严肃且坚定地强调:“市场化改革不能开倒车!”这一通电话,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瞬间为这场激烈的竞拍大战定下了最终的基调。
而万科的刘总在这最后关头,以一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再次举牌,声音坚定地喊出了 367 万/亩的高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