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听到歌声,勒住马叫住农夫问道:“这首歌是谁作的?”农夫回答说:“是卧龙先生作的。”刘备问:“卧龙先生住在哪里?”农夫说:“从这座山往南,那一带高冈就是卧龙冈。冈前稀疏的树林里有一座茅屋,就是诸葛先生居住的地方。”刘备道谢后,骑马前行,没走几里,远远望见卧龙冈,景色果然清幽非凡。后人有一首古风,专门描述卧龙先生的住处: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刘备来到庄前,下马亲自叩响柴门,一个童子出来询问。刘备说:“我是汉朝左将军、宜城亭侯、兼任豫州牧、皇叔刘备,特地来拜见先生。”童子说:“我记不住这么多名字。”刘备说:“你就说刘备来访。”童子说:“先生今天早上出门了。”刘备问:“去哪里了?”童子说:“行踪不定,不知道去了哪里。”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童子说:“回来的时间也不确定,或许三五天,或许十几天。”刘备十分惆怅。张飞说:“既然不见,就回去算了。”刘备说:“再等一会儿。”关羽说:“不如先回去,再派人来打听。”刘备听从了他的建议,嘱咐童子:“如果先生回来,就说刘备来拜访过。”
于是上马,走了几里路,刘备勒住马回头观看隆中景物,只见山不高却秀丽雅致,水不深却清澈透明,地不广却平坦开阔,林不大却郁郁葱葱,猿猴与仙鹤相伴,松树与竹子翠绿交错,刘备看个不停。忽然看见一个人,容貌气宇轩昂,风度潇洒,头戴逍遥巾,身穿黑色布袍,拄着藜杖从山间偏僻小路走来。刘备说:“这一定是卧龙先生!”急忙下马向前施礼,问道:“先生您莫非是卧龙先生?”那人说:“将军是谁?”刘备说:“我是刘备。”那人说:“我不是孔明,是孔明的朋友,博陵的崔州平。”刘备说:“久闻大名,有幸相遇。请您就在这地上暂且坐下,请教您一些话。”二人在林间石头上相对而坐,关羽、张飞在旁边侍立。崔州平说:“将军为什么想见孔明?”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四方动荡不安,我想见孔明,寻求安邦定国的计策。”崔州平笑着说:“将军以平定乱世为己任,虽然心怀仁义,但自古以来,治乱没有定数。从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诛灭无道的秦朝,是由乱世进入太平之世;到了哀帝、平帝时期,太平了两百年,王莽篡位叛逆,又从太平之世进入乱世;光武帝刘秀中兴,重新整顿基业,再次由乱世进入太平之世;到如今又过了两百年,百姓安定已久,所以战乱又再次兴起,这正是由太平进入乱世的时候,不可能仓促平定。将军想让孔明扭转乾坤,恐怕不容易做到,只是白费心力罢了。难道没听说过‘顺应天命的人安逸,违背天命的人劳累’、‘命运天定,常理无法改变;天命所归,人力无法强求’吗?”刘备说:“先生所说,确实是高见。但我身为汉室宗亲,理当匡扶汉室,怎么敢把这事托付给命运呢?”崔州平说:“我只是山野村夫,不值得和我谈论天下大事,刚才承蒙您询问,所以才随便说说。”刘备说:“承蒙先生教诲。但不知道孔明去了哪里?”崔州平说:“我也想去拜访他,正不知道他去了何处。”刘备说:“请先生同我一起到我那里去,怎么样?”崔州平说:“我生性喜欢闲散,早已无意功名,以后有机会再见吧。”说完,作了个长揖便离开了。刘备与关羽、张飞上马前行。张飞说:“孔明没拜访到,却遇到这个迂腐的儒生,闲聊了这么久!”刘备说:“这也是隐者的言论啊。”
刘备三人回到新野,过了几天,他派人去打听孔明的消息。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卧龙先生已经回来了。”刘备马上吩咐备马。张飞说:“不过是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人把他叫来就行了。”刘备呵斥道:“你难道没听过孟子说的‘想要见贤能的人却不遵循恰当的方式,就好像想让他进来却把门关着’吗?孔明是当世的大贤,怎么能召唤他来呢!”于是上马再次前往拜访孔明,关羽、张飞也骑马跟随。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十分寒冷,阴云密布。走了好几里路,忽然北风呼啸,大雪纷纷扬扬,山峦像是用美玉堆砌而成,树林仿佛被银装素裹。张飞说:“天寒地冻,连打仗都不适合,怎么适合去远地拜访一个没什么用处的人呢!不如回新野躲避风雪。”刘备说:“我正是想让孔明知我求贤的殷切心意。如果你们怕冷,可以先回去。”张飞说:“死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冷吗!只是怕哥哥您白白劳神费力。”刘备说:“别多说了,只管跟着我一起去。”快到茅庐的时候,忽然听到路旁酒店里有人唱歌。刘备停住马仔细听。那人唱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