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望向众文官,说道:“武将以骑射为乐,尽显威武勇猛。诸位皆是饱学之士,登上此高台,岂能不赋诗作文,以记今日之盛事?” 众官纷纷躬身应道:“愿遵丞相钧命。” 彼时,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众文官,纷纷献上诗章。诗中多有歌颂曹操功德无量、应受天命之语。曹操逐篇阅毕,微笑道:“诸位佳作,过誉了。我本资质愚钝,初被推举为孝廉。后逢天下大乱,于谯东五十里修筑精舍,本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待天下太平,再出仕为官。不想朝廷征召我为典军校尉,遂改变初衷,一心只为国家讨贼立功,期望死后墓碑能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如此,此生心愿足矣。回想自讨伐董卓、剿灭黄巾起,铲除袁术、击破吕布、剿灭袁绍、平定刘表,终得平定天下。我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达极致,夫复何求?若国家无我,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许有人见我权重,无端猜疑,疑我有不臣之心,此乃大错特错。我常念孔子称赞文王之至德,此言铭记于心。然若让我放弃兵权,回归武平侯封国,实难从命:实恐一旦解甲归田,便为人所害;我若败亡,国家亦将陷入危局;故而不可为求虚名而遭致实祸。诸位想必难以理解我的心意。” 众人皆起身下拜,说道:“即便伊尹、周公在世,亦不及丞相。” 后人有诗叹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曹操连饮数杯,渐有醉意,命左右侍从呈上笔砚,亦欲作一首《铜雀台诗》。刚要下笔,忽有人来报:“东吴派华歆前来,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孙权还将妹妹嫁与刘备,汉上九郡大半已归刘备所有。” 曹操听闻,顿时手脚慌乱,手中之笔掉落于地。程昱问道:“丞相身处千军万马之中,面对箭雨石击,亦未曾慌乱;今闻刘备得荆州,为何如此惊慌?” 曹操叹道:“刘备乃人中豪杰,此前一直未能大展宏图。如今得荆州,恰似困龙入海。我怎能不担忧?” 程昱又问:“丞相可知华歆此行之意?” 曹操答:“不知。” 程昱道:“孙权本就忌恨刘备,欲兴兵攻打;但又惧怕丞相趁机进攻,故而派华歆为使,表荐刘备,意在安抚刘备之心,令丞相打消进攻东南之念。” 曹操点头道:“所言极是。” 程昱接着说:“我有一计,可使孙刘自相残杀,丞相便能趁机谋取,一举击败两个敌手。” 曹操大喜,忙问何计。程昱道:“东吴所倚重之人,乃周瑜。丞相如今可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将华歆留在朝中重用;如此,周瑜必定与刘备结为仇敌。我军趁他们相互争斗之时,坐收渔利,岂不妙哉?” 曹操赞道:“仲德所言,正合我意。” 于是将华歆召至台上,重重赏赐。当日宴会结束,曹操便带领文武百官返回许昌,上表奏请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封华歆为大理少卿,留于许都任职。
华歆带着使命抵达东吴,周瑜、程普各自接受任命完毕。周瑜一担任南郡太守,愈发想着报仇,于是上书给吴侯孙权,恳请派鲁肃去讨回荆州。孙权随即命令鲁肃道:“你从前担保把荆州借给刘备,如今刘备拖延不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鲁肃回应说:“文书上清楚写着,得了西川就归还。” 孙权斥责道:“只说去取西川,到现在也不见动兵,难道要把人都等老了!” 鲁肃表示:“我愿意去跟刘备说。” 于是乘船前往荆州。
此时,玄德与孔明在荆州广积粮草,操练兵马,远近的贤才纷纷来归附。忽然有人来报鲁肃到了。玄德问孔明:“子敬这次来,所为何事?” 孔明分析道:“之前孙权表奏主公为荆州牧,这是惧怕曹操的计策。曹操封周瑜为南郡太守,是想让我们两家自相残杀,他好从中渔利。如今鲁肃前来,想必是周瑜刚担任太守之职,又要来索要荆州。” 玄德问:“那我们怎么回应他?” 孔明胸有成竹地说:“要是鲁肃提起荆州之事,主公就放声大哭。哭到悲切之时,我自然会出来劝解。”
两人商量好计策后,便迎接鲁肃进入府中。一番行礼后,大家坐下。鲁肃说:“如今皇叔成了东吴的女婿,也就是鲁肃的主人,我怎敢就座?” 玄德笑着说:“子敬和我是旧交,何必如此谦让?” 鲁肃这才入座。喝过茶,鲁肃便切入正题:“如今我奉吴侯之命,专门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已经借住很久了,却还未见归还。如今既然两家结亲,就看在亲情的份上,尽早把荆州交付吧。” 玄德听后,立刻捂住脸大哭起来。鲁肃惊讶地问:“皇叔为何如此?” 玄德哭声不止。
孔明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说道:“我已经听了很久了。子敬可知道我家主人为何而哭?” 鲁肃说:“我实在不知。” 孔明解释道:“这有什么难明白的?当初我家主人借荆州时,承诺取得西川就归还。可仔细想想,益州的刘璋是我家主人的弟弟,都是汉朝的宗室血脉。要是兴兵去夺取他的城池,恐怕会被外人唾骂;要是不夺取,归还了荆州,又能在哪里安身呢?若不归还,又对不住吴侯。实在是进退两难,所以我家主人才伤心落泪。” 孔明说完,更是触动了玄德的心事,玄德真的捶胸顿足,放声大哭起来。鲁肃赶忙劝解:“皇叔暂且别烦恼,和孔明再从长计议。” 孔明说:“有劳子敬,回去见到吴侯,辛苦说几句好话,把我家主人的烦恼情况,诚恳地告知吴侯,再宽限些时日。” 鲁肃问:“倘若吴侯不答应,该怎么办?” 孔明说:“吴侯既然把亲妹妹嫁给皇叔,怎么会不答应呢?希望子敬好好地回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