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刘晔劝谏说:“如今孙权害怕蜀兵的势力,所以前来请降。依臣愚见,蜀、吴交战,这是上天要灭亡吴国。现在如果派遣上将率领数万兵马,渡江袭击吴国,蜀国从外部进攻,魏国从内部攻打,不出十天,吴国就会灭亡。吴国灭亡后,蜀国就孤立了。陛下为何不早点谋划呢?” 曹丕说:“孙权既然已经以礼归服我,我如果攻打他,就会让天下想要投降的人心寒,不如接纳他为好。” 刘晔又说:“孙权虽然有雄才大略,但只是残汉的骠骑将军、南昌侯,官职低微,势力弱小,还有畏惧中原之心。如果封他为王,那就和陛下只差一阶了。如今陛下相信他的诈降,尊崇他的位号来扶植他,这是给老虎添翅膀啊。” 曹丕说:“不然。我既不帮助吴国,也不帮助蜀国。等着看吴、蜀交战,如果灭掉一国,只剩下一国,那时再消灭它,有什么难的?我心意已决,你不要再多说了。” 于是,命令太常卿邢贞和赵咨捧着册封文书,径直前往东吴。
孙权聚集百官,商议抵御蜀兵的策略。忽然有人报告说魏帝封主公为吴王,按照礼节应当远迎。顾雍劝谏说:“主公应该自称上将军、九州伯的职位,不应当接受魏帝的封爵。” 孙权说:“当年沛公接受项羽的封爵,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为什么要拒绝呢?” 于是,率领百官出城迎接。邢贞自恃是上国的天使,进门时不下车。张昭大怒,厉声说道:“礼不可不恭敬,法不可不严肃,而你竟敢如此自大,难道以为江南没有锋利的刀剑吗?” 邢贞慌忙下车,与孙权相见,然后一同乘车入城。忽然,车后有一人放声大哭,说:“我们不能奋不顾身,为主公吞并魏国、蜀国,却让主公接受别人的封爵,这不是耻辱吗!” 众人一看,是徐盛。邢贞听了,感叹道:“江东有这样的将相,终究不会长久屈居人下!” 孙权接受了封爵,众文武官僚拜贺完毕,孙权命令收拾美玉明珠等物品,派人送去进献谢恩。
很快就有密探报告说,蜀主刘备率领本国大军,还有蛮王沙摩柯的数万番兵,以及洞溪汉将杜路、刘宁的两支兵马,水陆并进,声势震天。水路军已经出了巫口,旱路军已经到达秭归。当时孙权虽然登上了王位,但魏主不肯接应。孙权问文武百官:“蜀兵势大,我们该怎么办?” 众人都沉默不语。孙权感叹道:“周郎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如今吕蒙已经去世,没有人能为我分忧了!” 话还没说完,忽然班列中一个年轻将领奋然而出,伏地奏道:“臣虽然年幼,但熟读兵书。希望能得到数万兵马,去打败蜀兵。” 孙权一看,是孙桓。孙桓字叔武,他的父亲叫孙河,原本姓俞,孙策喜爱他,赐姓孙,因此他也算是吴王的宗族。孙河生了四个儿子,孙桓是长子,他弓马娴熟,经常跟随吴王征战,屡立奇功,官授武卫都尉,当时年仅二十五岁。孙权问:“你有什么计策战胜蜀兵?” 孙桓说:“臣有两员大将,一名李异,一名谢旌,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请给我数万兵马,我去擒获刘备。” 孙权说:“侄子虽然英勇,但毕竟年幼,必须有一个人相助才行。” 虎威将军朱然站出来说:“臣愿意和小将军一起擒获刘备。” 孙权答应了,于是点了水陆军五万,封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即日起兵。
哨马探听到蜀兵已经在宜都下寨,孙桓率领二万五千军马,驻扎在宜都界口,前后分设三个营寨,来抵御蜀兵。蜀将吴班手持先锋印,从出川以来,所到之处,敌军望风而降,兵不血刃,一直打到宜都。他探知孙桓在那里下寨,立刻飞奏先主。此时先主已经到达秭归,听到奏报后愤怒地说:“这个毛头小子,怎敢与我对抗!” 关兴上奏说:“既然孙权派这小子为将,不用陛下派遣大将,臣愿意去擒获他。” 先主说:“我正想看看你的勇气。” 随即命令关兴前往。关兴拜别正要出发,张苞站出来说:“既然关兴前去讨贼,臣愿意一同前往。” 先主说:“两位侄子一同前去很好,但一定要谨慎,不可鲁莽行事。”
张苞和关兴向先主刘备拜别后,与先锋会合,一同进军,摆好阵势。孙桓得知蜀兵大批到来,便将各营寨的兵力集中起来。双方阵势摆开,孙桓带领李异、谢旌站在门旗之下。只见蜀营中,涌出两员大将,都头戴银盔,身披银铠,骑着白马,打着白旗。为首的张苞手持丈八点钢矛,后面的关兴横着大砍刀。张苞大骂道:“孙桓小子!死到临头了,还敢抗拒天兵吗!” 孙桓也骂道:“你父亲已经成了无头之鬼,如今你又来送死,真是愚蠢至极!” 张苞大怒,挺枪直取孙桓。孙桓背后的谢旌,急忙拍马前来迎战。两将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谢旌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张苞乘胜追击。李异见谢旌战败,赶忙拍马,挥舞着蘸金斧上前迎战。张苞与李异交战二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吴军中的裨将谭雄,见张苞英勇,李异难以取胜,便暗中放了一支冷箭,正好射中张苞所骑的战马。那匹马负痛,朝着本阵狂奔,还没跑到门旗边,就轰然倒地,把张苞掀翻在地上。李异见状,急忙冲上前,抡起大斧,朝着张苞的脑袋砍去。就在这时,忽然一道红光闪过,李异的脑袋已经落地。原来是关兴见张苞的马往回跑,正准备接应,忽然看见张苞落马,李异又追了过去,关兴大喝一声,手起刀落,将李异斩于马下,救了张苞。蜀兵乘势掩杀过去,孙桓大败。双方各自鸣金收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